一个23岁小伙子,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动自如,居然活活饿死了 。
这是真事。这个小伙子,就是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的村民杨锁。村民们说,杨锁不是饿死的,是懒死的。
杨锁图片
知情人都说,杨锁的懒是父母娇惯所致:
杨锁从小聪明伶俐,父母对他非常宠爱。杨锁小时跟随父母出门,父母不是抱着就是背着,杨锁8岁了,父母出门时还把他用担子挑着,舍不得让他走路。
父母怕孩子累着,从小到大未让杨锁做过任何家务。父亲因为肝病去世后,母亲仍然对他宠爱有加,依然舍不得让他干活。
因为吃不了学校的苦,杨锁初中未读完就退学在家,退学后的杨锁整天无所事事,在家吃了睡睡了吃,身体有病的母亲不但承担家里全部农活和家务,回来还要服侍儿子。杨锁并不体恤母亲的不易,不仅不帮母亲干活,有时还会打骂母亲。
杨锁18岁那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五年之后的一个雪天,懒惰成性的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
杨锁的悲剧引人深思:
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溺爱,使杨锁懒惰成性,整天沉溺于舒适安逸的生活之中,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失去了父母后,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杨锁就因为独立生活能力的丧失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也像杨锁父母一样,都在用无微不至的爱伤害着孩子啊!
但是,这份爱真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这样的爱,会使孩子在舒适安逸中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能力,丧失了拼搏进取的锐志,变成一个缺乏生活能力,对别人极度依赖,受不了挫折和苦难的娇贵孩子。
等孩子走向社会,就会产生不适应,整日怨天尤人,或者索性什么活也不干,干脆回家啃老,成为沉重的家庭负担,令父母苦不堪言。
当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学会让孩子吃苦,舍得让孩子吃苦,这样孩子才能成器。
著名导演姜文,对两儿子进行吃苦训练的故事一直在娱乐圈传为佳话。
姜文说,如今的孩子最缺的不是食物,不是营养品,而是苦头。多吃苦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能力。少时吃苦不是苦,是财富!
老家有个亲戚,家有四个孩子,前面三个都是女儿,儿子小鹏最小。对儿子,一家人自然是宠爱有加。
但是他们并不溺爱孩子,在小鹏小的时候,就经常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小鹏上初中时,就会自己做早饭。尤其是到了冬天,小鹏心疼妈妈,不让妈妈起床,而是自己做早饭吃,然后去上学。
初中毕业的暑假,负责工程监理的爸爸还让小鹏一起去工地干活,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一个暑假下来,小鹏晒得黝黑,也长得更结实。
高考后的暑假,小鹏自己联系了一家快餐店打零工。快餐店的工作很辛苦,每天的工作在12个小时以上。当初同去的几个同学都打了退堂鼓,他却坚持下来,一直干到开学才结束。
现在,已经长成大小伙儿的小鹏,在一家单位上班,工作上有责任,敢担当,不怕苦,不怕累,深受领导器重。
一个能吃苦、有担当的人,未来一定不会差。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思虑的不应是当下孩子在自己的怀抱中是否舒适安逸,而是未来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是否能独立奔跑。
巴尔扎克曾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
太享福,反倒容易好逸恶劳。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漫漫人生路,需要孩子自己走。父母只能呵护一时,不能呵护一世。
所以,不妨让孩子接受一些“吃苦教育”,培养起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生活的品质,让孩子“早当家”,别让孩子太享福,这才是真正的爱。
吃苦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让孩子学会吃苦,是父母的责任。你不能养孩子一辈子,就不要从小娇惯他(她)。
– END –
《高级职业园长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育婴师证》等幼教证书正在报名中!
温馨提醒:在全国范围使用,是上岗及用人单位录用人员、晋升国家人事职称的重要依据。请认准正规单位,确保网上查询!
报考优师教研18610206462 董老师
长按识别上方客服微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