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等等。但是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正确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吼”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暴力。
或许第一次吼叫,你想要孩子做的事情立马奏效了,但是这种吼叫式教育,会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变成对立,没有让他们处于对等的地位。
它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对亲近的人慢慢失去信任。而且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成长中造成一种心理,会认为我声大我就有理。孩子以后长大了,他也会模仿,他也会学习。而且孩子被吼久了会越来越不“听话”。
这是因为孩子已经把家长的吼叫作为判断自己行为对错的依据。
那么,我们今天分享低声教育,让我们学习换一种方式跟孩子好好说话。
什么是“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是指教育孩子的时候用大吼大叫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面对3-7岁的孩子,如果我们采用低声的缓和语气对其进行教导,孩子会更加容易的接受父母的教育。
水很柔软但力量很大,低声教育正如水一般,让孩子在接受错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母爱的力量。
教育孩子不建议大吼大叫
如果我们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会造成2种结果:
第一种是孩子被吓住了,满脑子恐惧感。完全没有能力去想自己哪里做错了以及怎么改变,他只想早点结束这种折磨。
第二种是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击你。也不考虑错在哪了,只想反抗你,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经常对孩子高声斥责,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慢慢地跟你说知心话的次数也少了。
低声教育的好处
当你压低声音、语调平静、严肃地跟孩子谈话时,你会在孩子眼里变得“不怒自威”,孩子知道你现在是在认真跟他说话,但却不会陷入恐慌,这shi跟孩子讲道理、说事情,效果会好很多。
低声调可以使大人更理智、情绪平和,防止口不择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大人不大声说话,孩子也不会使用高声调。
说话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教育孩子如何说话,就更需要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希望家长们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能把这一点教给他: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地说;不确定的事,慎重地说;没发生的事,不乱说;做不到的事,不承诺说;对别人不好的事,不去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点击,预约参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