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上幼儿园理想中的状态是
早早起,不迟到,爸爸妈妈再见了。
进园来,讲礼貌,看见老师说声早。
现实中的状态可能是
“老师,孩子起不来,要晚点到。
老师,孩子有点闹情绪,要迟一点到。
老师,孩子有点咳嗽,先带他去买药。”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范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作息时间对孩子建立秩序感,培养规则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幼儿时间观念不清晰,起居习惯需要大人帮助培养,如果家长放任其迟到,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产生行为拖拉、懒惰、缺乏时间观念等不好的习惯,到了小学阶段就会很难适应纪律的约束。
幼儿园活动开展到一半,孩子才到教室,由于中途进入难免一知半解,会无所适从,很难进入状态。
这样孩子会注意力不集中,小朋友又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失去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可能适逢班级正在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是老师出来接或者孩子直接进教室,都会打断有序的教学活动,不利于上课的连贯性。
不要以为打断老师上课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很可能会让孩子染上轻易打断别人说话的坏习惯。
家长送孩子入园迟到了,错过了早操和吃早餐的时间,这样使得孩子既得不到锻炼,又不能按时吃早餐。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便会带面包或其他小零食给孩子吃,但是因为吃的时间比较晚,离幼儿园午饭的时间较近,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时间长了,孩子的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
什么时候上幼儿园由孩子说了算,高兴了就早点去,闹情绪了、醒得晚了就晚点去。
孩子慢慢会养成能拖则拖的坏习惯,进而逐渐排斥上幼儿园,一听到要上幼儿园,情绪就变得糟糕,送孩子上幼儿园变成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
因此,家长一定不要认为迟到是一件小事,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都有不利的影响。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迟到呢?
家长可以尝试做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很多孩子睡懒觉是因为晚上睡得太迟,有些是因为家长习惯晚睡,让孩子无形中就成了“夜猫子”,有些是因为睡前玩得太兴奋,不愿意早睡,导致睡眠不够,早上起不来。
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睡前不要让孩子过度兴奋,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讲讲故事,让孩子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进入梦乡。
2、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教孩子认识时钟,告诉孩子去幼儿园的时间,有意识地说一些关于与时间赛跑的事,或做有关时间的游戏,让孩子感知时间的存在意识。
3、给孩子留出赖床的时间
匆匆把还在睡梦中的孩子叫醒,既不利于孩子脑神经的发育,也不利于孩子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幼儿园新一天的生活。早晨请允许孩子有一点点的赖床时间,家长可以把“叫醒服务”提前十分钟,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醒来。
4、以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他起床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点小甜头,用他感兴趣的事情来吸引他起床,比如说能够按时起床的话,可以奖励孩子晚上睡觉前多为他阅读一个故事,或者告诉孩子,每天按时入园,才有机会成为幼儿园的“守时好娃娃”。
5、提前准备好第二天入园的衣服
可以和孩子商量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提前准备出来,这样可以节省早起选衣服的时间,就可以早一些出门。
孩子进入幼儿园,作息要慢慢变得规律起来。良好的作息时间,对孩子建立秩序感,培养规则意识很重要,小朋友逐渐有了这些概念,才会有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所以不要忽视孩子迟到的事情,在这方面严格要求孩子,相信你和孩子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