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反思中前进的一年。
2010年元旦,碧桐书院开始筹备。1月4日那天大雪,文青们跑到人迹罕至的圆明园赏雪,留下很多美好的照片;也是那天,冰天雪地中我和一位老师完成了对碧桐书院幼儿园原址的丈量,至今原址的平面图仍是我丈量绘制的版本。
2011年春节之后,碧桐书院迎来了第一位小朋友。在那个会长出杂草、鸡会偷偷跑到操场上遛弯的小院子,孩子们度过了最初的两年快乐时光。
2013年初碧桐书院迁至现址。场地在装修,团队在关注招生是否顺利完成,我心里真正困惑的却是:场地更大了,孩子更多了,碧桐书院还能保持原来的温度吗?
我在意教育中的温度。
碧桐书院筹备期,我接触到各种教育理念,可以说都不够满意。直到余老师夫妇向我推荐了英国的学前教育方案,也就是常说的EYFS。除了专业性和实践性,这套方案最打动我的是这样的观点: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得更好,老师和家长,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孩子都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之间才会和谐共处。
尊重、合作、正向积极。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理想国?
社会中有种种不如人意,作为成人,我们自己都不愿意面对。我想,如果能为孩子在童年保留这样一个理想国,那会是多好!
所以,可以说碧桐书院的教学模式选择、家园共建方式、管理模式甚至环境设置,都是为了形成这样的氛围。如果因为搬到了更大的场地、容纳更多孩子而损伤了这个根本,我会觉得得不偿失。一个教育机构的创立,就是应该努力给孩子最好的,不是吗?有挑战和有意义的就是怎样在实践中实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吗?
碧桐书院在谨慎中前进。
2014年中,送走了毕业班的孩子们。他们很像,自在、快乐、主动、积极,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Super Star;他们又不一样,有人活泼有人内向,有人好动有人好静,有人人缘好,有人想法多。老师们说:“这是碧桐书院毕业的孩子。”
年中,碧桐书院还来了一批新老师。我惊讶地发现,一个星期之后年轻老师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就与幼儿园融为一体了。我豁然开朗,碧桐书院的温度会继续保持下去,因为与人为善的意愿存在每个老师心里。
回到个体孩子的教育上,看过了许多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老师们也越来越理解“温度”这个词。
幼儿园创办之初,家长们最担心的是:老师们给孩子那么多自由、尊重、宽容,孩子会不会成长为没有规矩的人?因为有时候,倒是老师在宽慰家长不必着急。
我看到的是,在尊重中,孩子们成长为活泼有礼的人。
今年春天,两百余平米的草地要种草,通知孩子们近期不能上草坪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竟没有一个孩子突破界限踏上草坪。这可多难啊,老师只是用绳子简单划分了一下范围。
尊重、信任、给孩子更多做主的机会,孩子懂得恰当的遵守规则。这话说起来简单,做到,实在是历年来全体老师不断反思的结果。
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所以教育一定要有人的温度。
2015,让我们带着温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