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红岩:《不做“纸上谈兵”的“伪”教育》
2023年4月1日星期六
三月的最后一天,走进集团分园。
未进门,透过栏杆已然看到大片的油菜花开得正艳,麦苗绿油油地,正欢喜地向上生长着,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想来孩子们也是欢喜地,那油菜花,那麦苗,那小油菜,那牡丹叶子,那湿润的泥土,无不吸引着孩子五官全开,去赏、去嗅、去触摸,用身心去感受。这便是教育,是来自大自然的教育,是真正属于孩子的“活”教育。
陆续来园的孩子们跟着老师到大操场进行晨间活动。他们有礼貌地与我打招呼,就连一个看上去有些羞涩的孩子也轻轻地向我摆摆手。我就像走进一个洁白的世界,瞬间感觉自己的身心也变得洁净。感谢你,孩子们,你的问候不仅仅是问候,更是对我的治愈,让我清楚地知道,世界因为有你们——孩子的存在而更美好,心灵因为有你们——孩子的的存在而能够一直保持积极向善。
走进班级,看到那面墙上的布置应该再往下放一些。为什么这么高呢?是觉得装饰性功能更多一些,孩子参与性少?是担心午睡的孩子搞“小破坏”?其实,即便是装饰性墙面布置,也应该降低高度,因为,那是给孩子欣赏的。至于担心被损坏,那是每一个用心制作的老师都会有的小顾虑。但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墙面布置不是给成人看的,最重要的观众和参与者应该是孩子。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时刻警醒,做到以“幼儿为本”。
区域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自主活动空间,区域的创设,却是每一个老师最大的困扰。班级区域的划分、区域环境的布置、区域材料的投放,这些,就已经让老师感觉到头疼,很多没有经验的老师更是无从下手。
这让我想起自己原来带班时创设活动区域的情形来。
我会首先统筹班级幼儿人数、班级环境,设定出区域的数量。具体到什么区域时,我会跟孩子们一起商议,看看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认为可以开设哪些活动区,位置哪里更合适。这就像布置一个小家,让孩子参与其中的设计,听取他们的意见。师幼共同商讨出来的区域位置、材料投放,更适合孩子开展活动。孩子们从设计到布置,再到使用材料进行活动,这样全程性的参与,不仅能帮助老师更有效地创设区域,同时体现了对孩子的充分尊重,让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具有价值。
作为管理,在给老师布置环境创设任务的同时,还要教给老师方法。让老师明白为什么要环创,为谁而环创,谁来环创,环创过程中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哪里?何时更替,如何更替,怎样体现孩子的参与性过程等。只有带领老师去实地诊断,才能真正帮到老师来解决问题,实现教育技能的提升。
无论是一线老师,还是管理者,都应该站在本位冷静思考。我们总在说自己是教育者,但实际上,过多的空谈,过多的理论头头是道,真正落地的有多少?只能说是“伪”教育。对于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将思想的改变真正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只有这样,才不会纸上谈兵,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End
若喜欢,请关注
若同频,请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