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当我们谈论蒙台梭利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谨以此文献给老高和桑尼君

……

当我们谈论蒙台梭利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我是个蒙氏老师,也是个蒙氏园的管理者。不仅如此,我还是蒙氏家长,蒙氏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最要命的是,我爱人也是个蒙氏老师、蒙氏园管理者、蒙氏家长……

蒙台梭利占据了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有时夜深人静时,我和端妈不知不觉就聊起了工作、孩子、教育——而这三者,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回事。

我总是在谈论蒙台梭利,和爱人,和朋友,和同行,和同学,和老师,和家长……


老高

和老高聊天,聊到老师们的教研。他说有的老师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可是我的培训师不是这样说的……”或者“我的培训师说的是……”

老高说他最受不了这句话。

我理解他的崩溃。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既然是讨论,那就应该摆事实讲道理,即便是要引用别人的话,也应该是在综合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不同的出处来印证某一观点。

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句「我的培训师说的是……」,仿佛此言一出,事实便已经盖棺论定,任何层面上的讨论都没有必要了。这样的话听得多了,人也难免产生恍惚的感觉:我们还生活在把某一个人的话当作是金科玉律的时代吗?我们真的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对教育来说,这是件悲哀的事情。我们希望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但在我们自己身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所处时代和文化的产物,而每一个儿童的任务都是要适应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文化当中去。可如果,我是说如果,要是,万一,我们的文化就是不鼓励独立思考,就是要催生盲从呢?

如果是这样,适应有什么意义呢?


家长社群

先别急着绝望。事实上,我们也不需要绝望。

前段时间在一个家长社群里和家长聊天时,有个妈妈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现在学习了蒙氏数学,进入小学后会不会觉得老师教的东西太简单,因此上课就不听讲了?

我说,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有,但是也一定会有那种在蒙氏教室里把数学学得很好的孩子,到了小学一样能认真上好数学课的。

拿我家孩子来说,端一岁半开始进入蒙氏园,现在刚上一年级,上数学课从来没有觉得无聊过。她会觉得简单,但并不会无聊。从小蒙氏教室和家庭环境带给了她秩序感、规则感、责任感,培养出了独立自信合作的能力。她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尊重老师和同学是必要的礼貌。

两种孩子都会有的。所以很显然,「蒙氏数学的学习经验将成为孩子进入小学后认真上数学课的障碍」这个命题,并不是绝对成立的。因为孩子和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

但如果这两种孩子都来自同一个蒙氏教室呢?永远不要低估家庭教育的作用。每个人的成长都躲不开「文化」因素,而「文化」这个词看起来很宏大,但「家庭」也许是「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

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某一种教学方式的产物,也不仅仅是蒙氏或非蒙氏的产物,他学习的习惯,也跟他行为、思考的方式有关。

而他行为、思考的方式将很大程度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

更多家长的关注点不仅是在蒙氏数学上或某个具体的学科上,而是更为整体的一个问题:我家孩子现在受益于蒙氏教育,他独立、有主见、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上小学后终究要回到「那种特定的教育体制」中去,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徒劳?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相信孩子成长所需的养分不仅来源于教室中,而更多是从家庭中汲取;因为我相信有智慧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好「继续保持自主性」和「尊重大环境」之间的平衡。

我相信家庭教育的力量。


桑尼君

我在朋友圈分享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一段话:

当你跨进学校的大门,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人的事业。请记住,你不仅仅是活的知识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更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他人的特殊雕塑家。请谨记,你手中还紧握着雕刻的刀子和利剑。

桑尼君留言道:

我在过去的五年里,慢慢地丢掉了手里的任何东西,刀子也好,利剑也罢,甚至是绳索。两手空空,但是把心用谦卑装满,然后发现,整个世界不同了。

这段话让我大受触动。随即,我想起了在这之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我去班里和老师们一起做个案分析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

老师们告诉我,班里有个孩子小A,在班级转衔时间中总是动作很慢,而每当老师提醒他要快一点穿鞋(或快一点脱衣服、喝水)时,他都非常生气。老师们觉得,他好像很容易感到被冒犯,而大家都觉得自己不管是从语气还是从态度上来讲,并没有想要冒犯他。

我建议老师们尝试不去特别提醒他应该要做什么。这个孩子在环境中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像换鞋和喝水这样的事情,他是有能力独立完成的。

我也分享了我每次进到教室里,小A几乎都会主动邀请我为他示范工作。

这样的习惯始于在一次工作之后,我对他的工作成果印象深刻,也因此对他赞不绝口。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他的自豪,我也明白从那以后,他每一次邀请我和他一起工作,都多少有期待这份赞扬的成分。

我知道我们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而不是因为我们的表扬而自豪。但是,在那样的自信产生之前,成人的认可便是带领他走向那份自信的基础。

作为蒙氏老师,我们不「教」孩子什么,我们是孩子与工作之间的链接。但我们是否真的和每个孩子都有很好的链接?孩子是否享受和我们一起工作?是否在吃饭时愿意选择我们旁边的位置?他们是否愿意和我们玩在一起?是否乐于向我们敞开心扉?

「链接」这个词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我们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好的「链接」?

在要求孩子做到什么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这便是我读到桑尼君那句「把心用谦卑装满,然后发现,整个世界不同了」之后,大受触动的原因。

在评判、要求孩子之前,请首先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然后他才会接纳你。接纳孩子,他就一定会接纳你。

在我看来,这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谦卑之心。

当我们谈论蒙台梭利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上篇文章:探园蒙氏园,那里的孩子都在埋头工作

相关阅读:对蒙台梭利教师灵魂的拷问

公众号 | 端爸的蒙台梭利故事
小红书 | 端爸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端爸的蒙台梭利故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当我们谈论蒙台梭利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