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旅游”二字,在你的头脑中会浮现什么回忆呢?一定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和一路的欢笑。
带着孩子去旅游,每个妈妈的脑海里快速闪过哪些画面呢?是不是急急吃早餐的情景,是不是催促“快点”的操心?
每次假期归来,孩子们来园后都手舞足蹈地和我讲述旅途所见所闻,兴致之处都感叹:“老师你怎么没有去过啊?你一定要去啊!”
我试图让孩子把旅途照片发给我欣赏,孩子一般都会说:“在爸爸妈妈那里,我本来想拍,他们都催我快点。”这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冒出一句话:
“牵只蜗牛去散步。”
亲子旅游不仅仅是
一次明亮眼眸、充盈精神、
体验未知的过程,
更是孩子成长蜕变、
自由探索的经历,
只有不忘亲子游的初心,
才能有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sTART
1.
清晰记得旅游杂志上的一句话
“没有探索欲望的旅行
不如不去”
“探索欲望”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莫过于幼儿园的《指南》和《纲要》,由此可判断孩子们对旅游的兴趣和好奇,因为这是一次探险的过程哦。
在出发之前,最好和孩子有初步的小计划,以哪种方式来记录一次旅行,规划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终极目的是让孩子成为旅途的小主人,能保护父母,能探索路线,能计划购物,还能发现新奇等。
记得班中一名小朋友暑假回来之后,带来一本自己制作的旅途日记,他把外出乘坐的飞机票放在第一页,旁边画了一幅画表达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是几条高高低低起伏不定的曲线,妈妈在旁边用汉字标注:“飞机起飞,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害怕,一会刺激,一会紧张。”
在后面的几页中粘贴他参观景点的门票,门票上一般都有景点的地图,他用水彩笔画了好几个圈在地图上。问及孩子才了解到,孩子看着地图带着爸爸妈妈逛景点,逛过后就圈出来,表示已经去过了。
短短十几页的旅途日记,以孩子的方式记录着所见所闻。显而易见,带着孩子旅行,犹如牵只小蜗牛一样,慢慢的,不求多,只求完成最初的约定,让景色由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小脚、孩子的思维慢慢呈现在成人的面前。
///
暑假归来之后,拜读完孩子们精彩纷呈的旅行日记,我总会感慨万分,觉得孩子长大了旅途就会有趣有意。班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和我交流时说道:“做一名热爱旅途的父母,孩子才会有探索旅途的欲望。”
于是在我家孩子三岁的时候,带他去三亚度假一周。小家伙会用手机拍照了,于是我便尝试让他用手机记录旅途日记。他冲着大海大喊大叫,小脚反复踩踏浪花,乐此不疲;给他手机后,他便连续拍出四五张浪花冲击沙子的照片。
雨后晴空,大人本打算在椰林大道逛,感受徐徐海风,哪知小家伙趴在一截木墩上看蜗牛爬行,拿着手机拍出蜗牛身后白白的细线……
///
这也算一种旅途日记
走出才知道,
再美丽的风景也能留存于相机中,
但,在出发之前要懂得,
教育无穷无尽,形式各异。
———
2.
很喜欢高晓松的说过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与远方。”
和孩子在一起,
诗意更浓
享受诗意其实需要我们把脚步慢下来,
把旅行的目的简单化,
陪孩子喜欢新鲜的事物,
陪孩子积累成长的经验,
更陪孩子发现生活的启示。
好友在旅途中曾打电话抱怨孩子吃饭磨蹭,以至于总跟不上旅行团的计划。问及原因才得知,他们居住的酒店特别好,里面有五个风味不一的餐厅,早餐时提供卡通的儿童餐具,于是孩子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端着最喜欢的飞机餐具一一品尝每一种粥和主食。
我建议到,何不跟着孩子一起享受两个小时的早餐,舍弃走马观花参观景点。后来,好友惊喜地发现孩子总结出五个餐厅早餐时提供的卡通餐盘样式共有10种,早餐粥有甜味、咸味、海鲜味、还有水果味,还通过询问切水果的师傅了解到西瓜中间的部分特别甜……
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
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不得不说也是一种
有益主动的学习过程。
3.
旅游归来后,
肯定需要调整作息,
尤其是幼儿园快开学的时候,
和孩子一起从生活习惯
到情绪情感上有适当的回归。
在情绪情感上,家长和孩子一起把旅途见闻整理成日记形式或者电子文档的形式,还可以把旅途中孩子购买的新奇纪念品带到幼儿园,让孩子期待与老师的沟通,期待和同伴的讲述,带着一种期盼,孩子从假期过渡到幼儿园生活中。
在生活作息方面,适当地改变假期的生活状态,按照幼儿园的时间进餐、午睡,适当增加安静活动,例如绘画、听故事的时间,让孩子逐步把生活规律与幼儿园生活规律同步,减少孩子来园之后的不适应。
本文发表于优师教研2016年7-8期合刊
图片 | 暖暖
———
END
优师教研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
我有一杯好茶,你有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