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涉世未深的小生命,对万事万物抱有十足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什么都想上手摸摸、试试。诸如清凉的小池塘,长相奇怪的“电老虎”都能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对生活中蛰伏的危险认知不足的孩子倘若再缺少成人关注,一不留神就会做出些吓人举动。
某孩子将大人放在桌上的药物当糖果连吃几粒被紧急送医抢救;
一小男孩将绿豆塞进鼻孔里取不出来;
4岁女童被巨浪卷走男子跳海施救;
数名男童在河边游泳溺亡。
……
类似的新闻相信各位朋友也看过不少,一起起安全事故正为我们敲响警钟,孩子们的安全问题真的不容忽视!我们要的不是家长能不能管好孩子,倘若孩子们不知道这一举措的危险性,哪怕阻止了他100次也会有第101次;我们要的是孩子能具备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真正知晓这些被禁止行为为何危险,让孩子主观能动地将100变为0,才是安全教育的真正目的。
那么如此漫长的暑期,我们又应提防哪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危机?别急,数十条安全小漏洞及填补方式已梳理完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里的“小心”
● 小心零食危机
同时零食对不少孩子都有十足的吸引力,甚至有孩子把零食当正餐,吃饱了就不吃饭,对儿童每日营养摄取是极大的危害。零食可以吃,但要吃得适量、吃得适时,家长也可制定零食自选表,记录、监督孩子每日零食食用情况。
● 小心贪凉
夏季天气炎热,冰凉可口的冰淇淋和冰饮料成为孩子青睐的的对象。吃冰虽好也需适度,一旦多吃很可能引发肠胃方面的疾病,若在饭前吃多冷饮更会因冷饮影响胃液正常分泌导致孩子食欲不振。家长需严格把关,控制好冰淇淋和冰饮料的食用频次且注意错开饭点。
● 小心胡吃海喝
难得放假,孩子们没了幼儿园三餐两点的约束近乎是自由、开放饮食。吃得多、吃得杂几乎是不少孩子的通病。这样胡吃海喝什么雪糕、果汁、薯片、饭菜都往肚里咽会给胃肠带来极大的消化负担,甚至导致消化不良或肠胃炎,合理搭配孩子每日饮食,做到膳食营养均衡也是每位家长应做的工作。
● 小心食物中毒
夜宵时路边摊的烤羊肉串、没煮开的豆浆、含毒的蘑菇木耳、发芽的土豆、未洗净的瓜果……由于孩子肠胃功能较弱,对食物的反应最为敏感和剧烈。一些成人吃来没什么问题的食物极有可能引发孩子的肠胃疾病。在日常准备食物时,家长也需关注这一要点,避免将一些不卫生、带有微弱毒性的食物送上餐桌。
部分常见有毒食物如下:
· 烂生姜
腐烂的生姜内涵有害物质”黄樟素”,食用会诱发食道癌等疾病。
· 黑斑红薯
黑斑红薯是受黑斑病菌的影响在表皮出现黑色斑点,毒性显著。
· 发芽土豆
发芽马铃薯含有的有毒物质龙葵碱含量较高,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 鲜木耳
鲜木耳内含有卟啉这一光感物质,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出现红斑、水肿、丘疹、水疱、大疱等症状。
● 小心异物入喉
孩子吃东西时不会充分咀嚼,出于好奇心也会将异物放入口中,是造成哽噎的高发年龄段。五颜六色的果冻、漂亮的玻璃珠等都可能是夺走孩子生命的罪魁祸首。当孩子在食用果冻等软体食物时,家长一定要在旁督导,低年龄段的孩子可直接用勺子将果冻捣烂,确保孩子进食正常。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起孩子不将异物入口、细嚼慢咽的习惯。
▲ 某医院公布的孩子身体里取出的异物
● 小心重油重辣
天气炎热,家长需要知悉在夏季不太适合给孩子吃的食物,如引发胀腹食物的黄豆、扁豆等;高脂食品如肥肉等;重油重辣重甜的食品,避免孩子腹泻与肠胃疾病。
心灵中的“小心”
● 小心“无效沟通”
暑期可谓是幼儿园后孩子与家人相处最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忙碌和个人休闲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或是“嗯嗯嗯”、“啊对对对”的敷衍了事,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应趁此机会增进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是否有不开心的事,做好心理疏导,亲近与孩子的关系,解除心理“危机”。
俗话说“家是最安全的港湾”,但事实上看似安全的家里也潜藏着不少危机,尤其在对上活泼且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时,这些不起眼的“危险品”也引发许多惊悚时刻。
● 尖锐的“边角”
家中的茶几、餐桌、柜子等家具的边和角,因为其边角坚硬、尖锐的特性,极容易造成孩子磕伤。面对这些隐形的“凶手”,家长可使用防撞条和海绵等将边角包裹起来,有效避免孩子受伤。
● 危险的“电流”
插座、家电等家中必备物品很常见,也很容易被忽略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插座这类带小洞的物件,孩子可能会直接将手伸进插座孔造成触电;家电的电线乱放也可能造成孩子随便的拉扯和缠绕;在玩手机时也可能擅自取用充电器模仿父母充电。这些都是很危险容易造成电器短路与孩子触电的行为,家长需将插座、充电器放置在孩子很难触碰的高处,将电线等整理收纳到位,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晓电的危险,让孩子自觉远离带电物品。
● 禁止进入的“厨房”
厨房可以说是家中危险品的聚集地,刀具、炉灶、煤气以及火源等,都是家长们知晓的“家庭危险者”。尤其家长在厨房忙碌做饭时,若无人制止孩子在厨房进进出出,可能会因失误造成烫伤、烧伤等。忙碌时刻禁止孩子进入厨房,若需孩子进入则要家长全权监督陪伴。
● 伪装的“糖果”、“饮料”
部分家长有用喝完的饮料瓶装消毒液、油的习惯,也有家长将药瓶到处乱放。这些物品在孩子眼中就是一瓶瓶可口的饮料、形状奇怪的糖果,极可能导致孩子误食引发的中毒。家长可尽量避免使用饮料瓶装填危险液体,如需装填请将饮料瓶和药瓶整理收纳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
● 窗台、阳台的危险杂物
窗边和阳台堆放杂物可能激发孩子攀爬的兴趣,引发坠落事故。同时家长也需避免孩子在屋顶或半开放的阳台玩耍,谨防坠楼。
● 被反锁在家的孩子
暑期孩子放假了,家长却不一定放假。有的家长会趁着孩子还在熟睡时将孩子独自反锁家中外出上班或办事,孩子醒来找不到家人会感到不安和恐惧不说,也可能趁着家长不在偷偷探索一些“危险区域”,对自己造成危害。因此,家长需尽量避免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若不得不外出可采取安装家庭摄像头或告知孩子独自在家需遵循的规则,保证安全。
● 陌生人的叫门
当孩子单独在家时,也可能有陌生人上门拜访、打电话来的情况。在不清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请家长们一律告诉孩子家长不在时不能自己出门,更不能给门外的陌生人开门,接听陌生电话时不让陌生人知道家中情况,教会幼儿在家时自己反锁好门。
提防溺水
提防出行问题
部分家长开车出行时会因要去做某些事临时将孩子锁在车中。但在夏季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温度就能升至65℃。
这样高温的环境会让孩子体内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很可能引发热射病造成神经器官受损和死亡。同时孩子一人在车中可能会随意捣鼓车内仪器,引发弄坏汽车部件或者一些交通问题。
● 远离车辆与公路
孩子身形较小再加上大部分车辆都有视野盲区,极可能出现孩子蹲在车后被直接碾压的惨剧。家长需教导孩子不论是玩耍还是蹲下来系鞋带都需远离公路,确保附近没有车辆在安全的位置进行。过马路必要时最好牵着孩子的手,避免孩子随意走动。
● 汽车配备儿童座椅
在开车出行时,12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坐在后排而非副驾驶,4岁以下的孩子需要为他们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并要帮孩子系好安全带。
● 避免车内嬉戏、饮食和玩玩具
开车出行时家长切忌与孩子长时间说笑、交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若孩子提出诉求请孩子耐心等待车停稳在安全位置。同时在车内给孩子吃零食、玩玩具也可能因为急刹车或转弯造成孩子噎住或被质地较硬的玩具造成伤害的情况。
● 谨防孩子骑车上路
未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特别不能让孩子擅自骑单车。
提防走失
做好防疫
有序游戏
对于孩子而言,假期游戏必不可少,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线下游戏都应做好安全防范。首先是网络游戏,家长需注意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光,不要贪图省事将电子产品交给孩子随便使用,引导孩子正确上网,防止其沉迷于网络或玩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在线下游戏方面,要注意培养孩子安全游戏的意识,不要去工地、轨道、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时,要根据年龄、身高等要求选择适合的游乐项目;玩滑梯、跷跷板、秋千的时候,要有序玩耍,不打闹或推搡他人;不要给孩子穿带绳子或者有腰带系绳的衣服,以免绳子缠绕在器械上,带来人身危险。
难得的暑假,要玩得开心,更要玩得安全。孩子的安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由父母开始为孩子树立榜样,告诉孩子如何规避、提防不同的安全问题,在暑假期间牢记安全知识,才能与孩子度过一个安全且富有意义的假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元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