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培训第一天,讲了斯佩里的大脑割裂实验以及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
下午集体复习的时候郑梅梅突然说:“曹老师,这个名称不对,应该叫割裂脑实验。”
名称上的不同并不少见,我本没太在意,刚想解释一下,旁边的田总发话了:
“同一个名称受到翻译、一些背景因素的影响可能有不同表述,这很正常,好像大家都知道的,有的人叫蒙台梭利,有的人叫蒙特梭利,没有对错之分,使用习惯而已。我们是开放式的培训,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交流,但要在规定的答疑时间或者课下。现在是培训时间,郑老师不要因为你个人的问题分散其它学员的注意力,影响其它学员学习。”
郑梅梅是所有培训学员中年纪最大的,在广州呆了好多年,刚跟着老公回到B地。
面试的时候很谦卑,表示非常渴望能做好这个工作,但毕竟没干过,要学习的很多,怕自己干不好,就先从最低级的保育做起。
田总因为C总力荐,就没有过多考核,直接让进来参加培训。
因为儿子在广州上过幼儿园的缘故,相对本地的老师,她知道更多的幼儿教育理念,也接触过更多的教材教具。
培训期间可以顺应我的互动,答疑时也能提出一些好歹有点儿营养不至于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我对她印象其实很不错的,想着年龄大也稳重一些,姿态又低,可以培养。
田总的话让暗暗吃了一惊,以前的合作中,培训时除非涉及团队管理,田总从不插手。而且话是不错,但语气也忒严厉了点儿。
郑梅梅的脸色非常难看,很是尴尬。
但田总说也就说了,我没表态。
休息时间田总又把郑梅梅叫到一旁跟她说:
“梅梅,你刚才的做法稍欠妥当呀!大家本来对这些陌生领域不了解,接受起来很有困难。你提出问题是对的,但是这样更容易给大家造成混淆。
大家本来就记不太清,很多人会记成你说的,这次谈不上对错,但能以后不出现类似的事情了,好吧?
以后有这样的事儿课下说,单独找曹园长交流。咱们避免给同学造成干扰,你看好不好。
你的基础相对还是挺好的,一般幼儿园老师不是很了解这些东西,你挺用心,对这些内容还是有所涉及,希望你在培训中能好好努力,用一个好成绩回馈自己,也能带动同学们一起努力进步,我们都看好你的,梅梅.”
先给了台阶,又给了鼓励,田总言外之意也很明确。
郑梅梅又是一展谦卑的姿态迎合着田总表示歉意,说道:“好的,田总,我知道了。对不起啊。”
晚上一起去吃饭,大家一边吃一边谈起今天的培训。
月月觉得东西比较复杂,第一次接触的老师不知道能掌握多少。不过看郑梅梅似乎挺有基础的,知道不少东西。
C总呵呵一笑:她一个应聘保育的能知道什么呀,就算知道点,在田总和曹老师两尊大神前面也只有跪地摩拜的份呀!
莉总接过话题:人家那个是谦虚,都和你一样呀,我看她挺好的。
我也表示郑梅梅比老师们还是不错的,她的年龄和阅历肯定不是奔着个保育来的。
C总表示先观察观察吧,培训结束后看看。又兴趣盎然地问田总在北京的培训都怎么做的?也是这样讲吗?
田总吃了片御面说:形式很多,不拘泥形式。有的比演唱会还诡异多变呢。别说现代,古代的培训就很刺激,一般人估计受不了!
月月和莉总都很惊讶问:这是什么培训呀?
田总笑了:今天给大家讲点典籍轶事。唐太宗和突厥作战,让侯君集训练一个特种部队。这个可以说是培训吧?
我们都笑了,对,的确是培训。
田总继续讲:侯君集选人的时候不问不考,直接让人站在箭靶之下,自己拉弓就吓唬,能扛得住吓唬的就嗖的一箭射在头顶的箭靶上。凡是吓得抖的和躲得直接淘汰。后来练兵完毕请太宗检验,就翻转过来,自己站在箭靶下,让士兵射。士兵也很帅,骑着马一排齐射,箭俱中靶心:侯君集头上一寸。
唐太宗识货,表扬侯君集说这是汉破匈奴的练兵之法,有了这只部队,何愁突厥不灭!因为这个办法表面上是练兵,实际上是练心呀!
所以说培训表面上是传道受业解惑,内核上还是应该是练心呀!!尤其是C总你这现在培训的就是幼儿园的核心队伍,这批练好了,最开头的园风就正!
大家听得聚精会神,C总又问:这个心在幼儿园怎么练呀?
莉总说:要不明天买个弓箭让曹园长射老师们……
大家都笑了。
田总说C总提了一个好问题,莉总的方法也不错。不过曹园长没练过怕是准头不好,弄不好明天老师全被箭钉在沙发上了!
玩笑之后,田总说幼儿园练心的方法以前在北京一家集团园就用过。
当时培训老师是个方脸黑胖子,每天5点带着一群培训的小姑娘去晨跑一个小时。然后拉回来吃饭,休息。8点钟集合训话,每天必备一个曲目就是让每个人大声说,我爱你,X老师。
很多人看不惯,觉得这有点过。都那跟那呀!
一个早上我和老板在二楼窗户看他们做这个环节,老板问我怎么看…..
我就讲了这个汉破匈奴的练心之法。
X老师其实通过跑步就是以教官身份组建集体感和高压态势,这个不着调的大声示爱看是玩笑其实更是让削弱个人意识,完全进入服从教官老师的角色定位。
换言之就是老师说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内心角色。简言之就是“同频”。
进入这种状态,那肯定学习知识吸收效率都更高些。
通过练心来提高培训的效果。这个老师以前肯定参加过教练式培训,不然脸皮也不好这样厚呀!
后来传到这个老师耳朵里,老师还因为我给他美言过还专门给我送的家乡特产。
莉总和月月啧啧称奇,还有这样的培训?真是匪夷所思呀!
C总倒是看问题角度不同,继续追问什么是教练式培训。
田总说那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完全看老师水平了。
学员构成也比较复杂,镇不住的比比皆是,对骂的,在台上学员和老师打起来的报警的也常见。
课题作业也古怪,都是突破极限的,
什么要求你地铁上抱一个陌生女子还让她接受的,再发展发展就快成灵修了。所以喊几声爱老师那都是小儿科。
大家更是瞠目结舌,怎么会这样呢,没办法理解。
田总说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参加完第一天,一看老师就不行,准备明天不来。
估计好多人都这样想。老师估计也有预料,就要求大家保证明天必须到场,问有谁不能来。
一个学员站起来说:对不起,老师,我明天有事情不能来!
老师则问:你怎么能确定不能来呢!
学员:能不能来自己可以判断,当然能确定。
老师直接来了句:那你明天能不能确定你活着,有可能出门被撞死吧,你都不能确定你死活,怎么能确定你来不来呢??
莉总这时候插嘴道:“这老师讲的好过分呢!”
田总继续说:“不是过分,是没水平。禅机不到。
学生水平很高,不急不躁。当着在场的一百多人直接说:
‘生死有命,我不能确定明天是否活着,但是死了肯定来不了。
如果活着,我能控制自己,当然能确定以及肯定不来!’”
月月拍手叫好,大家纷纷表示这话说的在B地早打起来了。
田总说:“所以培训方式很多,咱们要做的是搭班子、正园风。起始的老师那肯定要同频而且能有空杯心态。上次就和C总讲了,幼儿园是个高危行业,哪个孩子受伤了,都是大事。老师们令行禁止,让她们干什么,就高效执行,削弱个性化的思维。要不然你发布个指令,这个为什么,那个觉得这样做不对,那个说在网上查了应该那样做。那您这园区就等着出事吧 !所以现在哪怕是过往矫正也是在所不惜呀!”
我又从从我的视角和理解又做了补充:
“和一般的企业培训不同,幼儿园教师培训很少会关注到后者,其实那才是培训的精髓。知识技能有的人掌握得快有的人掌握得慢,但只要有好的环境氛围,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老师不说优秀,达标还是可以的。但是同频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幼儿园老师的职业性和常规公司没法儿比,脑子不够用,事儿还多,一天到晚儿净出幺蛾子。对她们不需要解释太多,主要是解释也听不懂,每个指令都解释,费死劲了,每天光解释就行了,什么也别干了。
指令下来,一个字儿,干就完了,别多事儿,也别问,问就是干。
这点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所以培训期间这才是主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洗脑、筛选,留下的都要做到思维同频,令行禁止。
把这奠基成园区的氛围,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新人来了也会参照老人的工作模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园长一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