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幼师的沟通是极其重要的,可是很多老师觉得和家长沟通难,我们要知道,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地点。所以采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及因地而异的方法,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1、依据家长性别的不同
我们会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会更加主动和老师交流,因而,女性家长与老师之间更容易沟通。关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呈现了急需处理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员那里取得办法或协助。因而老师能够用简单的言语给予反应,或者直接通知他们明白的倡议和可行性的办法。
2、依据家长年龄的不同
隔代家长,更关注幼儿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状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表现。父母会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关于年岁大的家长,老师不只是要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状况,还要用粗浅的言语宣传幼儿全面开展的观念,要注意说话诚恳,态度亲切。年轻的家长,老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关于教育工作的支持。在沟通时,可用各种现代化的工具来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
3、依据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值
我们发现每一位家长关于自己的孩子希望值是不一样的,有的请求很高,有的则“很低”。针对希望过高型家长,老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开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则就会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心情。老师说话可以运用先扬后抑的办法,让家长便于承受。针对希望值低的家长,老师能够提出严厉的教育请求,论述如何开展下去的不良结果,以惹起家长的留意。
4、依据孩子的个人情况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情况、开展程度等等。孩子的个人情况不同,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沟通的偏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因而,老师平常要擅长对他们进行认真察看,才能对症下药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
1.以交流孩子状况为主
在这种状况下沟通,老师最好用详细的言语表达,其次,要借助详细事情反映孩子的表现。这样会让家长更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笼统的评价如“表现很好”,家长会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在反映孩子在园的一些缺陷时,老师要更留意措辞,不要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
2.以反映孩子问题为主
老师切忌用“告状”口吻,要注意维护家长的自尊,不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陷,同时遵照“一褒扬二倡议三希望”的准则。
3.以布置配合工作为主
老师要明白交待任务,表达言简意赅,任务要详细,由于家长关于幼儿园的工作不非常理解,每次老师与家长见面的时间有限。所以,要尽量让家长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长心里明白,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4.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时
孩子在幼儿园可能会发生各种情况,在发生事故这种状况下,老师安抚家长时首先要勇于承认工作中的差错,向家长表示诚挚的歉意,博得家长的理解。然后,老师细致地向家长反映事故状况,让家长了解事实真相,降低家长的不安感。最后,和家长一同协商做好孩子恢复工作,包括以后对孩子伤口的察看、孩子活动时的特殊照顾等等,来取得家长的体谅。
5.家长因误解心情过激时
很多时候,家长会对幼儿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产生误解,然后心情过激。在这种状况下,老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情。耐心等家长说完,然后再逐个向家长解释,尽量防止与家长抬杠。老师要从家长心疼孩子的角度了解家长的心理,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议论问题,更易于家长承受。从先认可再倡议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观念。
有些普通性的沟通,老师可以在家长接送时用简短的言语在教室里和家长沟通。但是,遇到反映幼儿某方面的问题时,老师要留意地点,避开其他家长和孩子。选择地点是对家长的一种尊重,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大家好,我是幼师家族中的太阳姐姐,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