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也出过育儿书?讲的啥?
前几天有点状况,所以躺着休息了两天,翻完了几年前买的这本书《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作者咪蒙是现在很当红的,公众号订阅可能破千万了。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我对她没有太多了解,就只是单纯八卦下。
微博关注她,是14年初,那时候《来自星星的你》超级火爆,她写了几篇很麻辣的剧评。
摘几句你们感受一下:
“史上最不要脸的言情剧,男主是超人+钢铁侠+入江直树+道明寺,抵达女人意淫之巅峰!”
“睡吸血鬼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睡外星人!”
“叫兽你够了,要逼死男二号啊,每集都开新的外挂,太凶残了!”
那时候她好像还没开始做公众号。
后来看她出书了,我就也屁颠屁颠的跟着买了一本,当年买这本书的时候娃还比较小,有些内容不太有感受,一直也没有好好看。
没想到今天居然蹭名人的热度来了这么篇。
另类育儿书
说这本书另类,一点也不夸张,你能想象一本育儿书里面出现这类话么?
“你爱个屁啊”
“我还算个人吗?”
“我想养出个二货小孩”
“我还真是老奸巨猾”
……
但这本又的的确确是育儿书,书包含了6各部分:
关于爱和陪伴
关于创意和趣味
关于兴趣和知识
关于教养和界限
关于视野和体验
关于偏差和误区
也许有人会说,不喜欢她,不想看。但我想,不管什么书,不可能所有内容都合自己心意,或者挑不出毛病。
我们也不需要同意作者所有的观点。能在关键处得到启发或者反思,就是看书的意义了。
有个很打动我的细节,书里的插图都是唯唐(咪蒙小孩的名字)的照片,而她专门学了20节的插画课,加上了唯唐喜欢的风筝、云朵、飞机、潜水艇。光这点来说,就够服气了。
这是书里的插画
关于爱和陪伴
每一章节都由十几篇短文构成。
“爱和陪伴”是第一章,也是全书最犀利的一章。
作为一个公号狗,确实很佩服她起标题的能力
比如:
我想养出二货小孩
父母长期没空陪小孩,就是犯罪
中国盛产“隐形爸爸”
母爱很伟大?不,有时候母爱很可怕
如果我儿子是gay,就让他做快乐的gay
光看标题都觉得是会是爆款文。
下面的内容都是这章里面摘出来的,读完会有打过鸡血的感觉,话糙理不糙,也许这就是人的惰性,不骂不醒:
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倘若你赢得了天下,却输了家人,那你的成功,不过是一场泡沫。
生育是一种责任,在你不确定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陪伴时,请不要草率的生下孩子。
衡量你是否在意一个人,最显要的参数,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愿意为孩子去死,但是连每天几小时的亲密相处都保证不了,你爱个屁啊。
疏离才是威严,威严才是爱,这是传统中国式父爱的标准,在大部分中国男人看来,为孩子赚钱,比亲自陪孩子更成功、更高级、更有面子。对孩子来说父爱成了奢侈品。他们还会义正严辞的说,我很爱孩子啊,只是没时间陪他而已嘛。
”
愿意陪孩子疯玩的爸爸,最性感
1 每晚孩子睡觉前,给孩子讲点男性化的故事
2 每天吃饭的时候跟孩子聊天,问问孩子“今天开心吗”
3 每个周末尽量花半天到一天陪孩子户外运动。
4 一年至少陪孩子旅游一次。
5 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尽力参与。
6 陪孩子玩冒险类游戏。
7 绝不缺席孩子的生日、演出或典礼。
8 生病时孩子很脆弱,请陪在他身边。
9 搜集孩子的作品,展示你温柔的一面。
10 用男人的方式,对待孩子的绯闻。
”
夫妻吵架,要向孩子道歉
夫妻总免不了吵架,她在吵架后,向唯唐解释道: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绝对不是唯唐的问题。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有时候人生气了,就会管不住自己的语气,会变得比较激动,所以爸爸妈妈也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唯唐一起学习。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为什么相爱
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值得让孩子以我们为荣。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父母身上不可替代的、与众不同的部分。
我从来不赞同“爱是没有原因的”这种屁话,建立在懂得之上的爱,有原因有来由的爱,比莫名其妙的爱持久就多了。
”
每晚睡觉前,跟孩子谈理想谈人生
1.我们交换每天的见闻,我连工作上的开心和烦恼都会告诉他。
2.我们对一些是非观展开了争论
3.谈婚恋观
4.人为什么要长大?人为什么会老?人为什么会死?这些哲学问题我们更爱聊。
5.吸烟有害健康这种人生大事,孩子5岁时就可以谈了
”
母爱很伟大?不,有时候母爱很可怕
母爱让很多妈妈失去自我,把全部生命价值依附于儿女,母爱成为沉重的负担。
很多时候,母爱只是一个包装盒,打开之后,里面装的是控制欲、占有欲和功利心。爱首先是理解、接受和成全,不懂得这个前提的母爱,不过是自私的别名。
不必把母爱上升到道德高度上,它是一种可贵的情感,更是一种特别的职业。母爱要专业、适度和合理。让母爱更有分寸、更有技巧、更有趣味、更有张弛,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
基本上道理都是站得住脚的,不像很多一本正经的书那样难读。 不过书里面也有些地方拍脑袋写的,上次被眼尖的读者看出来了:
比如 “隔代带小孩,成功率不高于30%”
我们在看很多文章的时候,比较容易被数字征服,但其实数字也最容易骗人,成功率如何定义,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这个成功率基于多大样本做的,如何进行计算的?
显然这个看似有理有据的数据,其实背后并无实据,很可能是拍脑袋出来的。
我想这也是大家读很多网文的通病,太容易相信数据,而忽略了数据的来由。
关于创意和趣味
这一章,挺有意思的,核心的意思是做一个有趣的家长。不少理念和《游戏力》里面提到的一致。
比如宝宝生病的时候,把医院变成游乐场,雾化的管子引导孩子想象成托马斯冒蒸汽的火车。
宝宝不愿意吃药,就夫妻二人扮演细菌和药药决斗。
怕打吊针,就买医院主题的道具,通过过家家扮演医生护士来减少恐惧。
挂上呼吸机吸氧很难受,就给宝宝讲宇航员在太空吸氧的故事。
……
开动脑筋,度过人生一些难熬时刻,把乐观教给孩子。
聪明父母懂得向孩子卖萌
-
装幼稚算是最基础的卖萌术了。
-
撒个娇,寻求孩子的安慰和帮助,让他有成就感。
-
扮柔弱,真诚地坦露自己的弱点和困扰,获得孩子的共鸣和安慰。
事实上,孩子也需要我们说说自己的缺点,让他们高兴一下。
”
玩才是天地学问之根本
如果家长特别看重学习这件事,你可以巧妙地在玩耍的过程中,植入知识,这绝对比送宝宝去上培训班被动学习,更能让宝宝记忆深刻,更有助于形成他对世界的独家认识。
哪怕他就是在泥巴里滚了2小时,傻玩了半天水,他也在学习亲近自然、探索如何与万事万物相处,这一点也不比背几首唐诗、认几个字低级。
”
想让孩子有幽默感,家长先变成谐星
孩子1岁以前,你就是杂技团小丑,跟他玩简单的动作游戏。
孩子1岁多,你是憨豆先生,要练习几十种鬼脸。
孩子两三岁,你是卓别林,会做各种搞怪的肢体动作。
孩子4岁多,你是《康熙来了》里的陈汉典,可以胜任各类角色扮演。
等孩子到了五六岁,你就是小S,除了流氓笑话和政治笑话,大部分笑话孩子都能听懂了。
-
不要轻视让孩子大笑的傻事。
-
家长带头自嘲。有时候宝宝会说,妈妈,你又忘了带伞,真的很糊涂哎
-
把重复当有趣。小孩子的幽默感具有重复性。
”
关于兴趣和知识
其实这一章是最触动我的,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其实做得不够。
比如,以孩子的兴趣为原点,建立完整的知识链
唯唐喜欢火车,咪蒙就陪他看遍所有与火车有关的童书、陪他去各个城市的火车博物馆、带他去坐各类火车、给他订阅日本的火车杂志、去火车文化最发达的日本、看各种火车专题纪录片……
给孩子准备最基础的书籍、工具,然后,给孩子自由,让他们沉醉于自己的研究中。
家长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他的兴趣,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去做跟这个兴趣点相关的事,不干涉、不制止、不添乱,这很难吗?
”
教孩子识字,请加上表演性和游戏感
-
投其所好,教的都是他会感兴趣的字,比如动画人物、太空名词、火车知识。
-
利用汉字是象形字,可以在字形上找记忆点。
-
很多字可以辅以动作或表情,让字活过来。
-
随机设计一些认字游戏,比如认识的字就可以一脚踢飞,或者拿识字卡捉迷藏等。
-
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穿插一些识字游戏。
-
最最重要的是,认字是游戏,不是任务
”
咪蒙说,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把他培养成依赖书的人种。然后又说,常有家长问:“我的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啊,能怪我吗?”
她的回答是:“不怪你怪谁呀?怪隔壁张大爷王大妈吗?”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她损起人来还真是不留面儿。不过她还是提供了技巧的。
讲故事是对一个家长综合能力的测试,
唱念做打、插科打诨、装疯卖傻这所有的技艺都要玩得纯熟,再耍点花招勾引孩子对看书、听故事这件事上瘾。
-
孩子多大就可以给他讲故事?从他还是一颗胚胎开始。
-
故事书如何选择?布书、塑料书、玩偶书、立体书、儿童绘本……总有一款能勾引到你的小孩。
-
家长得先爱上你要讲的故事,别把这个当政治任务。
-
不同家长、不同故事,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大部分孩子都倾向于喜欢表演感更强、情绪更饱满、语调上更抑扬顿挫、更故弄玄虚大惊小怪的讲法。
-
悬念式讲法:针对孩子的兴趣,挑出故事的卖点和悬念,勾引孩子。
-
表演式讲法:根据故事,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
提问式讲法: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要围绕故事来提问。
-
引申讨论式讲法:从故事里的某个点出发,和孩子一起开一场即兴主题研讨会。
-
实验式讲法,把故事里的一些情景拿来试一试,看是否可行。
-
胡编乱造式讲法:家长可以是原创派故事大王,给孩子量身定做全新的故事。
”
关于教养和界限
不要让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
我们允许他们滚一身泥巴,允许他们踩雨水,允许他们在家里墙壁上乱涂乱画,允许他们自由地放声大哭。
但是,什么时候,我们该坚决地说“不行”?除了安全的考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不要妨碍他人。
一个成熟的社会是应该儿童优先,但不是让儿童优先违背公德,更不会因为有了孩子,就有了违反规则的特权。
”
告诉孩子,野蛮是一口吐向天空的痰
孩子不是家庭的核心,要对他权利制衡
父母们以为最大限度尊重孩子的意志,就是制造了民主的家庭氛围,事实上很容易走向极端,制造出专制的氛围。孩子成为本质上的独裁者。
通过一些引导和限制,让孩子明白,你只是家庭成员之一,你可以享有你的权利,但同时你也有你的责任。我们因为爱你而迁就你,你也同样要学会迁就我们。
不要在孩子面前,24小时、365天都是牺牲狂。
要知道,很多熊孩子,不一定是因为父母特霸道,恰恰是因为父母在他面前,太圣母太圣父。
”
关于视野和体验、偏差和误区
男孩女孩都要富养,富在见识上
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富养—这个富,指的是见识和视野,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点是,很大程度上,见识和视野就要靠钱来支撑。
刻意富养的,小孩会贪婪;刻意穷养的,小孩会怨恨。
在家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去体验一下高端消费,同时和孩子一起,享受平价消费,从中找到乐趣。培养孩子在消费上的弹性,高级有高级的妙处,平价有平价的快乐
”
让孩子完成你的梦想,你干嘛去了
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就是父母失败的表现。父母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你的梦想和小孩无关,让孩子去实现父母的梦想,并不怎么美好,简直就是自私。每个孩子都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他有权规划自己的人生。
”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个起跑线是什么?
就是家长本人。
”
写在最后
基本上这篇就到这里了,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去查了一下在当当亲子/家教榜排名225位,感觉被低估了。
有时候我们需要干货,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些鸡汤鸡血,做家长不是个容易的行当。
但我想那句话说的很对,我们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一起加油~
希望下面的文章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早幼教分享群(限早幼教行业从业人员加入)
中国育儿交流群(限家长加入)
(识别以下二维码,备注想加入的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幼教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