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老师像妈妈”。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像妈妈一样爱孩子,还应该比妈妈更懂得对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今天,小方就和您一起看看,幼儿园老师和妈妈有哪些不同?
幼儿园老师
妈妈
当孩子不吃饭时
老 师
将不吃放的害处讲给孩子听;
鼓励孩子独立进餐,给他空间和时间自己掌握独立进餐的方法;
特定情况下(如生病时),允许孩子少吃一点,因为老师明白孩子饿时自然会吃。
边喂边哄,会用威胁、命令、诱导等方法让孩子吃饭;
强调一定要把饭菜都吃完;
孩子如果吃得少了,自己会感到很焦虑,生怕饿到孩子。
妈 妈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老 师
让孩子觉得老师没有发现他的困难,其实是给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
在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结果;
当孩子情绪受挫时,及时帮他进行梳理;
当孩子成功解决问题是,帮助他总结成功的经验。
当发现孩子刚刚出现不能完成这项工作时,就冲上来自己完成,主要是怕孩子累着,另外还嫌孩子手脚慢,不如自己动手来得快。
妈 妈
当孩子摔倒时
老 师
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安慰孩子的同时检查是否有摔伤;
确认没有摔伤后,分析摔倒的原因,让孩子从中取得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立即跑过去,拉起孩子,检查伤势;
责怪孩子,“妈妈说不能***,你偏要……”“跟妈妈拉好手就不会摔跤了”;
下次再到孩子摔倒的地点,就格外小心。
妈 妈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
老 师
先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孩子明白,无理取闹不能解决问题;
待孩子冷静后,给他讲道理,问明他的需求,再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孩子一哭闹就心烦意乱,手足无措;
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要么立即满足,要么打骂一通强迫孩子停止哭闹。
妈 妈
看到上面的几个场景,我们会发现,教师会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时间,自己发现问题或者总结经验,慢慢的看着孩子长大。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性强,就请不要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并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N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