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8日
正向态度之 好奇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科学家爱因斯坦
释 义
好奇
好奇是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充满新鲜感。
正向态度之好奇就是我们说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
图片出自|武汉花桥春天里幼儿园
好奇心是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莱特兄弟因为对飞行产生好奇,发明了飞机;
☆瓦特因为好奇烧开的水会把水壶的盖子顶起来,发明了蒸汽机;
☆牛顿因为好奇苹果为什么一定是向下掉落,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因为对天文有好奇心,提出“日心说”;
☆爱迪生一生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强烈的好奇心,著名的在鸡窝里孵化鸡蛋的故事是他好奇心的最好诠释……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是积极探索的内动力,是走上成才、成功道路的开始。科学家用长达30年的研究证明了“好奇的力量远胜智商”,有“动机天赋”(强大好奇心)的孩子在各个领域都能逐渐超越同龄人。
0到6岁是孩子好奇心最强的时候,父母要抓住关键期,对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加以保护和合理引导。
01
对生活保持好奇心
陪孩子外出散步时,父母要表现出对一草一木、星星月亮及其他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愿望:在野外寻找奇特的花草树木,聆听小鸟、小昆虫的叫声,发现不同种类或者同一种类植物、动物之间的细微区别等。
图片出自|武汉花桥春天里幼儿园
当孩子举着蜗牛说:“看,蜗牛没有脚也会走路!”父母要及时回应:“你是怎么发现的呢?”孩子接着说:“我看到一只蜗牛在动,就把它拿起来,发现它没有脚。”父母要鼓励孩子进一步探索:“是的,我们用脚走路,但蜗牛不是,你可以再把它放在地上,看看它是怎么移动的。”
当孩子探索周围环境的尝试被父母阻止、限制和否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感到恐惧和退缩,停止探索,进而逐渐丧失好奇心。
这方面,爱迪生妈妈就是父母们的学习榜样。爱迪生从小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当爱迪生问妈妈怎么才能孵出小鸡时,爱迪生的妈妈不给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
父母要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让孩子从中汲取丰富的信息,让好奇心和思考意识始终贯穿孩子成长的过程。
父母要带孩子探索大自然,见识花草树木,体验攀岩探洞、户外徒步等。在游玩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打开他的感官,给他充分的自由让他看、听、尝、闻、触,与他一起探讨他的发现,启发他思考。
妈妈在厨房忙碌时,孩子总喜欢跟进去摸摸这里摸摸那里。这时,妈妈就可以安排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他洗黄瓜、西红柿、拌凉菜,帮着妈妈拿调料等。在过程中,孩子就可以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观察食物生熟前后的变化等,使好奇心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有时,孩子的好奇是具有“破坏性”的。
如果孩子热衷于把杯子里的水往外倒,随处倒在床上、地板上……的确会令人很头疼。这时,父母要正确对待并解决问题。可以换个地方,带孩子到浴室,让他往洗澡盆里倒,或者倒在容易清洗的厨房地板上。
当孩子拆坏玩具时,父母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说不再给他玩具之类的话,而是静下心来耐心地向孩子讲清玩具的构造、原理和正确玩法,然后和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
有些东西比较危险或者不想让孩子玩的,父母则可以找找其他相似的、安全的替代物。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过:“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希望父母能和孩子同频地玩在一起,乐在一起,更好地陪伴好奇宝宝的成长。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