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我在童行讲座的部分内容:练琴是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暑假,在国内度假,顺便在童行做了一次讲座。

这个讲座我讲了4件事情。

1,第一件事情,我想说,孩子学乐器,或者一些体育项目,老师,教练,懂一点儿童的心理,愿意尊重儿童,这一点挺重要的。

2,第二件事情,我想说,你用什么办法,怎么鼓励孩子去练琴。

3,第三件事情,我想说说,你怎么提醒和帮助孩子。

4,第四件事情,面对孩子的情绪,你怎么办?也就是说,孩子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当然前提是父母自己情绪要稳定)。

其实这个讲座,是通过练琴这一件事情说开去,你可以把练琴换成别的乐器,体育项目或者是做作业。

怎么鼓励,怎么让孩子保持兴趣,怎么帮助孩子面对困难,怎么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从而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等等,这是对孩子全面的,整体的培养。我一直说,养孩子,是一个整体的活儿,你不能把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去割裂了养孩子。

讲座里讲的每一点,都可以再深入解析,那样的话,讲座都不知道要讲多长时间了。有兴趣的父母,可以自己找我的书,我的文章,甚至以后上我的课程,来拓展。

———————— 我是分割线,以下转载自童行的公众号,编辑没有把整个讲座都写全啊,只写了一小部分 ———————


许多父母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希冀着孩子能在将来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不料,在你希望孩子坚持和孩子想要放弃的十字路口,你们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斗智斗勇。身心俱疲不说,还影响到原本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甚至在彼此对立中逐渐疏远。


其实,孩子在某方面学习中犯错时,较之责备,恰当的鼓励显得更为有效和容易接受,关于这方面,陈忻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她的心得。


本文内容节选自陈忻老师的视频讲座《孩子不想坚持怎么办?——从练琴的角度谈孩子的整体养育》。扫描文末海报二维码,即可直达直播间哦!(我把二维码拿掉了,就不给自己做广告了。


今天,陈忻老师将围绕怎样鼓励孩子练琴这个话题,深入浅出地与你分享实践心得。分享之前,陈忻老师还有一个温馨提示要送给你:


“学乐器作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反映的是你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体现的是你作为父母的儿童发展观。


今天我讲的是学琴的那些事儿,但你可以把学钢琴换成其他事情,包括孩子的学业、孩子的体育项目、以及孩子的其他活动,道理都是相通的。”


父母可以从好老师身上学到的引导技巧


1.邀请有趣的第三方来当听众

 

在学钢琴或者其他体育项目的初期,孩子很容易因为练习频频出错挫伤热情,或者因为练习枯燥开始走神不认真。


这时候,老师能否及时用适当的方式给孩子反馈,悉心呵护他们还在萌芽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家的钢琴老师在这方面让我获益良多。

 

比如说,她的钢琴上面有一个小青蛙玩偶,叫Fred。有时候,孩子们练习不认真,她会把小青蛙把放在自己耳边,假装在听它讲话。“听完”以后,她就对孩子说:Fred刚跟我说,它觉得你这里、那里没有弹出来,它想听你再来一遍。这时候,孩子通常都愿意认真起来,再弹一遍。



你看,这只小青蛙就好像一位演奏厅现场的VIP小听众,从第三方的角度给孩子提建议。这种方式的巧妙就在于,借由小青蛙这位听众的嘴把老师的反馈说出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有听众在听我演奏,我要认真一点”的良性压力。


听众的存在,能够让孩子逐渐形成为自己的弹奏效果负责的练习态度。同时,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很有意思,为练琴这件相对枯燥的事情增加了趣味,也间接增加了孩子对老师的好感。


2.用成长型思维,给孩子正向反馈

 

我们跟着这位老师学琴已经6年了,她非常耐心,特别能理解孩子,一句重话都没有说过。


讲到这里,我想请你代入一下孩子的角色,想象一下:假如你在练琴的时候,弹错了几个音。这时候,老师对你说:


(1)“你这里弹错了。”

(2)“你这里如果这样弹的话,会更好听。”


你觉得,哪句话让你觉得更舒服?更想要下一次弹得好一些?更愿意坚持练琴?

 

显然是第二句,这也是我们家的钢琴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可能也听过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愿意坚持,不轻言放弃;更在意自己是否有所进步,有所成长;更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而不是战战兢兢地关注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好不好,是不是显得很聪明。

 

比起“你这里弹错了”这种否定句式,“你这里如果这样弹的话,会更好听”这种肯定句式更能激发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因为它给孩子明确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可期的更好结果。孩子在老师肯定句式的反馈中,接收到的信息是“只要我努力,就会有进步了”,坚持的动力自然更足。


就像《小王子》里所说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 老师的肯定反馈,强化的是孩子对“大海”的渴望。


父母可以从心理学家身上学到的引导技巧


1.最好的陪伴,可能是成为他的学友

 

我自己是一个音乐门外汉,但是为了让孩子觉得学琴不孤单,我也开始学琴了。


每次跟他一起听课前,我都会把他要练习的曲子自己先练熟。当他遇到困难,想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会变着法子鼓励他:


我自己示范一遍给他看;

我们俩轮流弹;

我帮他数节拍;

他弹左手,我弹右手。


总之,想尽办法让他把曲子练下来,把困难跨过去。

 

很多父母都说,因为学琴这件事,影响了自己跟孩子的关系。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你成为了他学钢琴的伙伴,一起练习,是不是就增加了一个亲子互动的机会呢?


当我们不在是学钢琴这件事上居高临下的“包工头”,而是挽起衣袖一起干的拍档和伙计的时候,我们对孩子更容易产生同理心,切身感受到他们面对的困难是什么,需要别人鼓励的点在哪里。我们跟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也会因为一起学琴得到深化。

 

2. 鼓励形式不重要,情感表达才重要

 

在家里,我们几乎没有物质奖励。我从来不会跟孩子说:你弹好了,我就给你什么奖励。因为练琴就是练琴,跟我给你的东西是两码事,不要把不相关的两码事搅在一块。

 

我有一位朋友,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己喜欢屯玩具。看到打折的时候,就忍不住屯一堆玩具回家藏起来。等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跟他说:“你做完这些作业,我就奖励你一个玩具。”有一天,孩子跟她说:“我不做作业,我也不要玩具了。”这就比较麻烦了。

 

我觉得,偶尔奖励玩具或者其他东西亦无妨。但是,一旦形成习惯,就比较麻烦了。我家最高的奖励,是妈妈的拥抱和亲吻,这种奖励是无价的。


有时候,大宝做完了一册练习,自己就去打印一张证书,让我签字,这就是奖励了。你会发现,孩子想要的,其实是你的欣赏和认可。这里,情感最重要,而不是形式。

 

所以,在孩子弹琴的时候,你应该怎样给孩子评价和反馈呢?关键也是要在里面融入情感。有人会觉得:育儿书上说了,称赞一定要具体。“弹得真棒”这样的话不能说。


我想说,其实,真的没有一定之规。关键是,你和孩子之间有没有情感链接。有了情感链接,什么话都可以说,也可以什么话都不说。

 

有时候,大宝小宝在练琴时,我都不用说,只是冲他们晃晃大拇指,或者鼓掌。这里面的关键是,我整个人,我的身体语言、我的神情,是真的喜欢这个曲子。


当你这么表达的时候,孩子的脸会一下子亮起来。有时候我也会简单说,你这一遍真的弹得很好,我很喜欢。孩子也会很高兴。

 

所以,具体怎么鼓励孩子,确实没有非这样不可的方式,关键还是亲子关系。你和孩子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你们是站在一起的,有什么困难一起面对。


有的父母会跟孩子说:“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好。”但实际上你的情感是对立的、焦虑的,或者是嫌弃的,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如果你切换视角,跟孩子站在一起,看着同样的方向,一起克服挑战。这时候,你的情感是关心的,是理解的,孩子也能感觉得到。


除了鼓励孩子练琴的实践心得以外,陈忻老师在讲座里还分享了这些大家很关心的话题:


1.父母怎么提醒和帮助孩子坚持?


对5、6岁的孩子来说,可能很难坚持长时间的练习。这时候,我们该怎样引导他们?


练习有时候避免不了比较枯燥的重复,我们怎样帮孩子把练习变得更有意思?


如果练习的要求比较高,孩子吃不消,这时候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挑战?


2.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


练习中,孩子因为遇到挫折而崩溃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应对?


有什么方法,既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调节情绪,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勇敢地面对和接受错误?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两个话题背后的教育智慧,请光临《你的眼界 孩子的边界》直播间。(我就不给自己做广告了,想要看的,请自己去关注一下童行。无非是多点几下。


—— 我是分割线,转载结束———-


我在童行讲座的部分内容:练琴是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童行的编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更侧重于技巧,加了小标题。其实我自己的意思,是更侧重于大原则,大方向,我在直播的时候一再强调,我没有固定的方法,技巧给你们,关键是,父母必须要有情感在里面。而且这个讲座,把钢琴拿掉,换别的乐器或者体育项目或者学业方面的任务,都是行得通的。


最后还回答了几个问题,有现场的爸爸妈妈的问题,也有当时直播,在线上收到的问题。


好了,这个讲座就回顾到这里。

大宝小宝参加了童行的夏令营,评价很高,说很喜欢。我还在整理照片呢,过几天我发一下他们的评价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忻儿童心理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我在童行讲座的部分内容:练琴是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