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文 | 大秘秘
阅读需5分钟
▽▽▽
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来看,希望孩子在吃饭时开开心心,安安静静吃完一餐是只存在于家长脑海中的美好愿望。即使是在我家,小盒从小和学员们一起按照餐单来做,吃饭各种注意细节,也做不到每天每一餐她都百分之百愉快吃完。
但是对于3岁前的小宝宝来说,吃饭时哭闹又真的让人头疼,特别是1岁以下的宝宝和存在挑食、偏食等问题的宝宝们,吃饭哭闹就更加普遍了。
所以我们和每一位学员初次接触,在进行喂养指导的过程中,都会聊到的内容之一就是——你是如何看待孩子哭闹这件事儿。
很多妈妈不理解,我是来解决孩子吃饭问题的,一直跟我聊怎么养孩子干什么?我怎么养孩子,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你直接告诉我怎么做饭,怎么能让孩子顺利地吃完,多简单啊。
这样看待孩子吃饭哭闹是不行的,这种想法只看到人的行为,忽视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真如家长所想,不必考虑环境和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影响,只要提供正确的方法,就会有理想的结果,那么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将是多么轻松的事儿啊。老师只要讲课,学生认真看书,死记硬背就能考100分了。我们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单位和公司根本不需要进行指导和培训,发多少工资员工干多少活儿,不用去考虑员工的情绪和工作环境是否舒适,这项工作的要求和员工能力是否匹配,员工就能百分百按要求完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一个班的同学们成绩总是有好有坏,同样的单位,同一个办公室,同样的工作内容,同一个领导,每个人完成的业绩也有高低,工资也不是相同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吃饭这个事儿上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各种好的不好的饮食偏好,都是受到家庭影响最大的。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注意到气质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喂养行为和他们的子女挑食有关联。这项研究是通过抽样对6所幼儿园442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结论:
父母某些喂养行为与儿童挑食关系密切,且这种关系会因儿童气质中的情绪倾向性而有所不同。对于容易生气沮丧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多采用鼓励健康饮食,少用以食物为奖励的行为,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类儿童的挑食问题。
这个研究共列出了6种家长的喂养行为,分别是:鼓励健康饮食、饮食内容限制、饮食行为的限制、以食物为奖励、逼迫喂养和监督进食。
理解了这些,我们再看孩子为什么哭闹。
大家一定都知道婴幼儿不会说话前,哭闹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小婴儿,饿了渴了热了困了都要通过哭来表达,随着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3岁以后的宝宝渴了饿了困了就很少再用哭来表达,而是会主动告诉大人,“我饿了”、“我渴了”,虽然也有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的时候,但是和婴儿期相比,少了很多。等孩子长大一点,五六岁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不仅饿了、渴了不再通过哭表达,有可能会自己去找食物吃,自己倒水喝,其他的一些需求也会通过语言来表达,甚至有的宝宝已经学会和妈妈“讨价还价”了。
所以宝宝是通过哭来传递信息,表达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哭这种形式传递信息越来越少,哭泣更多的是表达情绪,表达自己心理上的需求。即使成年人,在极度愤怒或者伤心的时候,感觉到受委屈,也会通过哭泣来表达。
有的妈妈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看见孩子哭立刻就血压飙升,心烦得很啊,只想做点儿什么让他赶紧停止,我只能满足他的需求。
这是人类父母面对宝宝哭闹时的普遍心理现象。在这方面,进化心理学的解释更直接。英国科学家Morten L Kringelbach说,婴儿和孩子的哭声,能给人类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小朋友的哭声能让他们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这是因为在人类大脑的潜意识中,哭声常常与无助、危险有关。在过去的丛林生活中,孩子的哭声往往意味着危险,比如被野兽袭击或遇到其他危险。当这样的因果关系大量发生后,不仅变成了人类生存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变成了一种经典条件反射,那便是——孩子哭了,父母就紧张,继而迫切地想采取行动。
即使现在我们人类已经远离丛林生活,但基因的影响还在,父母听到孩子的哭声仍旧会紧张烦躁。而且为了生存,小宝宝仍然是“啼哭”引起父母关注,冷了、饿了、渴了、摔倒了、尿不湿脏了、不高兴了等等,小宝宝的第一反应就是哭。
所以孩子哭,是正常的,父母听到孩子的哭声感受到压力也是正常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面对宝宝的哭闹时,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回到我们的主题,宝宝吃饭时哭,家长要怎么做呢,想找到答案,得先了解孩子为什么挑食。
由此可见,孩子挑食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家庭中各成员掌握的育儿知识、喂养知识不足,对判断吃饭好坏的标准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孩子挑食是家庭各成员之间营养素养和认知不同,各种矛盾关系互相影响的体现。这种矛盾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明显有的隐藏比较深,对孩子的影响整体趋势是不利的,只是影响孩子的程度有高有低。简单说就是孩子吃饭这件事儿,大家都想管,但是谁也管不好,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们知道了影响孩子吃饭的原因,那么如何应对呢?感兴趣的妈妈要关注我们明天的推送哟~~
如果你正在为宝宝吞咽多、不咀嚼、含饭、不吃鱼虾贝类、奶量大、吃主食不吃菜,只吃菜不吃主食或者宝宝挑食、偏食、作息乱等等问题,可以选择参与我们的一对一喂养指导服务,现在还可以选择作为我们的案例免费享受服务哟!
—我们的品牌微课—
(点击下方图片参与课程)

用现在守护现在
用未来遇见未来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宛爸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