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爸育儿》专注亲子阅读子栏目:童书八点
资深育儿专家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爸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倾情奉献
食育|养育|微课|童书|故事|好物
这是我们讲的第 72 个故事
点击绿色图标听故事
文 | 维尼妈妈
故事播讲| 维尼爸爸
阅读需5-8分钟
在和宝爸宝妈们的交流中,我被问及最多的就是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
在和维尼的共读中,情绪管理类也是我所关注的。
尽管不想让阅读太功利,但还是希望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在故事和图画中找到答案。
今天,维尼爸爸给小朋友们讲的故事——《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简称《菲菲生气了》),故事里有一个很常见的,也很容易被家长误解的小情绪——愤怒。
看菲菲小朋友如何掌控它!
【绘 本 解 读】
文章仅显示部分绘本内容,请支持和购买正版。
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为8.5分,算是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
对这本书的争议也是很大的,一方面,有的妈妈觉得它是2000年美国凯迪克大奖银奖绘本作品,经典就是经典。另一方面,有的妈妈觉得在和孩子共读的时候,这本书的细节和画风,并不是被孩子所接受。
正所谓众口难调,所以各位爸爸妈妈可以先来听听这个故事,看看绘本的简要介绍和解读,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再剁手,肯定不会失手哒!
先来看看封面,黄红撞色,一个生气的小姑娘,小辫子都气得翘起来了。
这个表情很直观,维尼指着上边的小姑娘说“不高兴”。
前后环衬都是绯红色,显然,这是愤怒的颜色。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维尼爸曾经给小朋友们讲的一个故事《罗伯生气了》,那本书的前后环衬和书中所展现的场景,和这本书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菲菲生气的缘起,是因为姐姐要玩她的玩具,而她不愿意给姐姐。妈妈却“偏向”姐姐。
(妈妈的做法正确吗?维尼妈妈在“育儿观”里和大家阐述)
于是菲菲生气了,这张图和封面是上的一样,只是选择了黄金分割点构图,大量的红色留白,菲菲的小辫子翘起来,眉毛拧起,鼻子也筋起来了。
我对维尼说,你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不信,你自己照照镜子。
维尼立刻跑到镜子旁有样学样,然后跑回来告诉我“不好看”!
菲菲回到房间里去,做出了发泄的行为。
这张图和《罗伯生气了》里太像了。也直观地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愤怒都大抵如此,会让你最心爱的玩具变成碎片。
于是菲菲摔门而出。
在这张图以前的颜色以红色、紫色为主,上边这张图就成了分水岭,开始大量地出现白色、蓝色、绿色、湖蓝等颜色。
菲菲的愤怒转变成了悲伤,她在外边哭了一会儿。显然,她余怒未消,所以树木的颜色都还是枚红色的呢!
但当她看到了石头、树木的时候,大量的白色出现了。
她爬到树上,眼前开始出现了沉静的蓝色和平静的绿色。
“她感觉到微风轻吹着头发,她看着流水和浪花”。
这句话我在给维尼读的时候,脑海中闪现出了自己所描绘的海浪,可是对于一个2岁又没去过海边的孩子来说,的确不好理解。
所以,维尼并没有给出我太强烈的反应。她只是一直在指着图,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正如作家粲然在《骑鲸之旅》这本书中的感慨,她在和29个月的儿子米尼读《风到哪里去了》的时候,那恢宏大气的语句并没有引发米尼太深刻的反应,在共读时,那摄人心魄、蕴藏大美的绘本失去了力量。
后来粲然终于明白,米尼没有那么多阅历,她给孩子的只不过是前置式答案,是长期被人们不假思索地相信和履行,而成为社会法则和公论的一部分。
孩子更需要的是总结式答案,因他们的个体差异,和成长中的经历呈现千差万别的理解。
“陪伴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远重要于早一步向他们解释世界。”
所以,对于没有类似生活环境的孩子,这段还是急不来,要等到孩子长大些,有所经历之后,自然能够领悟了吧!
菲菲不生气了,她爬下树回到家,突然感觉家里温暖起来了。
暖黄色取代了先前的红色和紫色。
故事的最后一页,这本书不仅献给孩子们,还献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朋友们。
这倒是提点了我:总跟孩子说“不许生气,好好说话”的时候,其实我们大人也在愤怒的边缘呢!
【育 儿 观】
先来说说这本书中妈妈对于两个孩子抢玩具的态度。
可能有的妈妈说:姐姐太不懂事了,妹妹小啊,应该让着妹妹才对!
我想反问:小就有理吗?
对于二孩家庭来说,如果平时约定了每个孩子玩一个玩具的时间,那么到了这个时间之后,另一个孩子拿走了玩具的行为,是应当得到支持的。不能以年龄来约束孩子“哥哥姐姐得让着弟弟妹妹”。
所以我很赞同故事中妈妈的做法:支持了姐姐,告诉菲菲时间到了。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残酷,其实也是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
当然,妈妈们也可以采用引导孩子们分享的方式,比如:姐姐给娃娃梳头,妹妹帮娃娃穿衣服的方式,一起来玩一个玩具。
说到关于孩子生气的问题,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表达,更多的方式就是“哭”,“哭”中夹杂着太多的情绪:悲伤、愤怒,甚至包括饥饿、寒冷、过饱、穿得太多不舒服而给家长的提示。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非吃即玩,稍有不满足就会用哭闹、摔东西的方式来表达,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因为他们语言发育可能还没有到一个很好的阶段,所以爸爸妈妈切不可因为这些年龄段孩子的表达方式而给他们贴上“任性”、“爱发脾气”、“暴躁”等标签。
3岁,是孩子身心发育的一个分界点,也是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一个不可错失的时间点。
这本书引导孩子的方法是:走出去,走到自然中去。其实和《罗伯生气了》所引导孩子的方法“回到房间去,发泄出来,自我反省和冷静”一样,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先于《罗伯生气了》出版发行并获奖。拿来比较仅是因为选题相同,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喜好选择。
在孩子生气的时候,给予孩子时间发泄。
有的孩子生气时会哭,要给他时间哭完,哭够了再沟通。共情—说出情绪—引导孩子平复情绪。
有的孩子生气会摔东西,他们摔自己的玩具,书本。但要让孩子承担摔坏的责任——修复,或者攒够自己的零花钱再买一个。让他们懂得自己承担责任。
也可以采用“计时隔离”的办法。
这种办法维尼妈妈在《罗伯生气了了》这个故事中讲过,各位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一下。
最后要说,情绪无关好坏对错,关键是爸爸妈妈如何引导。
出版致谢
书名: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
作者:(美)莫莉·卞
译者:李坤珊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适合:2-6岁小朋友 亲子共读
维尼妈妈:前媒体记者,专栏作者,亲子阅读推广人。
专注儿童发展心理及精神分析,育儿同时疗育自身
维尼爸爸:电台主播 少儿语言逻辑教学创始人
关于这个公众号
由国家高级营养师、高级育婴师
宛 爸
领衔打造的互动育儿平台
10年经验积累 十余万家庭受益
0-6岁宝宝的全方位养育
营养辅食 | 科学养育
育儿热文 | 绘本阅听
好物推荐 | 定期微课
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育儿号
宛爸育儿
“用现在守护现在,用未来遇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