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鑫源
现就读于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19级学生,学校摄影社副社长。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各种各样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要让幼儿学会生存,首先需要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幼儿正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方面的生活常识,自我保护能力很差,意外事故不可避免的发生。因此,怎样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使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而让幼儿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老师家长的安全教育,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你的孩子会判断和分辨哪些行为是在伤害自己吗?
他们知道如何及时保护自己吗?
作为幼儿园老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据研究表明,幼儿最该掌握的就是灾难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意识,饮食安全意识和生活安全意识。
灾难安全意识培养
在灾难中,最易发生的灾难分别是火灾,地震。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安全意识进行多次培训。
★ 火灾安全意识多次培养
第二次,告知孩子避难场所和逃生路径;要求孩子家长参与,家长接到消息后立即去幼儿园接孩子。假设幼儿园附近发生火灾,教师应教授幼儿火灾发生后紧急离园的方法。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消防队参观,了解更多的消防安全意识。
图片摄于石林消防队
该视频来源于网络
★地震安全意识多次培养
第一次,假设地震逃生路径被阻挡,告诉孩子此时该如何避难。
第二次,向孩子介绍地震发生时最危险的地方和最安全的地方。
第三次,当地震警报响起时,孩子们能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
该视频来源于网络
交通安全意识培养
应告诉幼儿基本的交通法规,教育他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听从交警叔叔的指挥,服从管理。过马路要先左右看,走人行横道,靠右行走。
不与机动车辆抢行,不横穿马路,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在车内不应把头或手伸出窗外,以免发生意外。
在公路上不闯红灯越线,不追车、扒车、强行拦车,不应该在公路上学或骑自行车,不乘坐二轮、侧三轮摩托车,不并排骑车或追逐打闹。
饮食安全意识培养
教导孩子要吃干净、卫生的食品,提醒幼儿不吃腐烂、霉变、有毒、变质的食物,掉地上食物,被污染的食物,都不能吃。
教育孩子不能采树上的水果,以免食了施药水果造成中毒。总之一定要让幼儿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生活安全意识培养
孩子入园起,幼儿园教师就应该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比如:不要走行人稀少偏僻的道路,不要跟陌生人走,保持警惕性,不要一个人乘电梯等。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鼓励孩子观察、亲身体验等方式去了解如何安全地使用各种工具。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案例1:掉落的剪刀
在参观某个幼儿园时,看到老师和孩子们在教室中开展手工活动。但在地上却放着一把剪刀。参观者看到后,提醒了老师,老师看到后表达了感谢,但并没有把剪刀捡起来。
只看到有的幼儿经过时会注意避开,直到有个孩子看到后把剪刀捡起放在一旁。
这是因为,与其说教,尝试更有效。让孩子在尝试中逐渐积累自我保护的经验。
各类操作工具并不是摆设,孩子会真实地去操作、使用,无论是锤子、钉子等木工材料,还是刀、削皮器等厨房工具,让孩子去体验,并获得正确地操作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在户外互动时,老师会允许孩子尝试各种自创的,可能具有“冒险性”的活动或“非常规”的玩法,而不是简单地制止孩子。
案例2:跳楼梯
正如有日本教育家说过:“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编辑:李鑫源
审核: 幼儿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