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有史以来最长的寒假,父母陪着孩子长时间在家,承担了比以往更多的工作与压力。如何减轻父母的焦虑与压力,成为现在最有意义的课题。
为了协助父母在疫情期间有效提升亲子关系,參考 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 (简称为STEP )一整套亲子教养方法,培德将进行一系列分享,帮助更多给父母践行有效能的亲子教育。
谈到亲子教养,首先要减轻父母的焦虑。心理学家分析,一般人的教养观念和方式,皆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当父母在教养的过程中,感到焦虑、挫败、沮丧、愤怒、无力感、其实问题多半不是来自孩子,而是源自父母本身。因此检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解开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紧箍咒,是父母觉察自己的教养观念是否得宜的第一步。
许多与自己父母关系不睦的年轻父母,暗下决心不再使用同样错误的方式去教养孩子,然而一旦孩子有不良行为产生时,仍然下意识地用当年自己非常厌恶的父母行为和语言,去伤害孩子。因此父母须时常去检视自己的行为:
-
是否让身为父母的自己感到愉快
-
是否有促进与孩子的关系亲密良好
-
父母常保持觉察,可免于重蹈原生家庭的一些养育方式,更有效地去教养孩子。
有效能地教养孩子,才能减轻父母的焦虑与压力。以下三个重要概念,将帮助父母重新厘清自己的角色,找到有效教养孩子的关键。
孟子说得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待幼儿,现代父母往往为了要展现民主、尊重,什么事都要听听孩子的意见,把父母该抓紧的原则、规范都交由孩子去选择和决定,这会造成孩子的不安与焦虑,养成孩子的霸道和不讲理。因此孩子三岁开始,父母必须要为孩子的行为设限,立规矩,告诉他生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并要求做到。例如:玩具玩完要归位、吃饭前必须洗手、饭后刷牙漱口、别人帮忙要说谢谢、别人的玩具不可拿回家等等。
生活的规范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规则,进而产生秩序感、安全感、及自信心。孩子小的时候,家人不能太过放任,父母的教导很重要,告诉ta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并且全家人一致性地贯彻,才能协助孩子培养好自我管理能力。
每个孩子的脾性不一样,成长过程中难免有与父母期待不一致的行为。许多孩子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只是被父母的焦虑放大,一旦父母焦虑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就无法冷静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因此“父母负面情绪”反而造成教养孩子首要的困难,这个部分父母必须练习克服。
例如:早上去幼儿园经常迟到,因为叫孩子起床、穿衣服,梳洗、吃早饭,往往像是在打仗,一大早父母的内心很容易焦虑,情绪上来就责备孩子不听话、动作太慢,恨不得帮孩子做好一切,然而,最后父母还是会感到无助、自责:“为什么我是如此的无能!”“孩子为什么每天都迟到上学!”
面对孩子始终无法改善的类似问题,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抱怨、责备、缺乏耐心。其实此时的父母应该先冷静、分析思考:“家里生活的节奏合理吗?是晚睡晚起?还是早睡早起?”“起床早,时间充裕,但是为什么孩子动作慢,非得我帮忙穿衣服?”“天气冷,孩子为什么还坚持穿公主装上学?”等等的问题。如果是家庭生活作息不利于孩子,那么父母就必须先去调整家庭作息习惯。如非生活作息的问题,就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根据阿德勒心理学理论,无论成人或小孩的不良行为,其背后的目的有四点:1. 获得关注 2. 争取权力 3. 报复4. 自暴自弃。有效教养孩子,父母必须先观察孩子的情绪,厘清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去处理与解决。如果此刻亲子关系是紧张、对立的,双方的冲突就会逐步升高,孩子行为的目的会从“获得关注”变成“争取权力”,再变成“报复”,甚至最后“自暴自弃”。
而幼儿阶段的孩子,多是在“获得关注”或“争取权力”,因此在处理类似事件时,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
不和孩子硬碰硬
-
当下先不纠正不良行为,只需执行亲子之间的约定
-
等亲子都恢复平静,适当的时机,再执行教养的工作
也就是当孩子耍赖,不听父母的话时,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给太多的互动,最好是不予以回应、视若无睹,因为孩子并不是处于能被纠正、被要求的状态,但父母可以继续执行亲子的约定,同时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不指责、不压制、不恐吓,父母耐心地等候适当的时机,再来执行教养的工作。
如果孩子是想吸引父母的关注,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不是ta以手段方式主动索取关注,父母就给予关注的。同时父母必须积极敏锐的观察孩子平常行为,一旦孩子出现良好行为时,立刻主动给予正面关注,孩子就明白父母是关爱ta、重视ta。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仍要贯彻教养的动作,不能让孩子蒙混过去。
父母可以寻求专业的协助,找出让自己焦虑的问题。只有先解决父母的问题,父母不带情绪去面对孩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中国父母不能因“爱之深、责之切”,只看到孩子的错误行为,相反的要努力去寻找孩子做对的地方,给予赞赏和鼓励。唯有父母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孩子才能相信自己可以更好。
-
面对孩子不当行为,父母有效因应
-
用心理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
-
父母有负面情绪时,不是教养孩子的时候
-
孩子的不良行为,先视而不见
-
等亲子冷静,再执行教养工作
前述三个概念:1. 父母把孩子当成孩子,为孩子设限; 2. 父母带着负面情绪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会增加亲子冲突; 3. 父母可以接受协助。三个重要的概念,主要帮助父母重建教养的态度,减轻父母焦虑。最后分享几句来自加里˙L˙兰德雷斯的箴言,请父母们相信:
培德云社区 | 关于性别平等与儿童性别观,听听他们怎么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培德书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