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寒假因疫情的影响,孩子们只能宅在家里,既不能出去玩,也不能和小伙伴们见面,这对于爱玩好动的小朋友们来说,真是太难熬了!
瑞园部中一班的孩子们在老师、家长共同的助力下,借助QQ平台实现了“云中相会”。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体验。这里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请随我们一探究竟!
今天你吃啥啦?
几个星期没见面了,孩子们在“云聊天”时会说些什么呢?大人很好奇。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聊天的时候,孩子们问的最多就是:“今天你吃了什么?”
孟子越早早的坐在镜头前,报出自己的早餐菜单:“早上我喝的是牛奶,妈妈给我煮了一个鸡蛋!”只见他拿起一个鸡蛋塞进嘴里:“我家的鸡蛋放在嘴里就能吃!
黄梓睿说:“那怎么我家的鸡蛋还要剥壳呀?”孩子对于鸡蛋怎么吃、怎样剥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交流起来。
一颗鸡蛋的趣事
经过叽叽喳喳的讨论,孩子们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我们要在视频里进行剥鸡蛋比赛!”
心动不如行动。小选手们忙碌起来:到冰箱里找一颗鸡蛋,选择一口合适的锅,思考冷水煮还是热水煮?煮到多久能够好?拿出来该怎么剥?孩子一一体验,并在视频里展示自己的发现。
只见孟子越拿出一个大盆,里面装上冷水,把鸡蛋往里面一放,他说:“快看快看,鸡蛋就会游泳啦!”
瑶瑶拿出煮好的鸡蛋,举起小木锤,对着鸡蛋就砸了下去。黄子睿很惊讶地喊道:“不能,不能,这个鸡蛋要破了!”瑶瑶得意的说:“这是我的独家剥鸡蛋大法!”
黄梓睿的鸡蛋在锅里炸了,被小朋友们戏称为不用剥壳的“开花鸡蛋”。原本有些沮丧的心情,瞬间就释然了!
陈鹤琴说:“小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一颗小小的鸡蛋,带给孩子们丰富的体验和无尽的乐趣。有第一次煮鸡蛋的手足无措,有和小伙伴们比赛剥鸡蛋时争分夺秒的焦急,更有第一次品尝自己劳动果实的幸福和喜悦!
在这次视频连线中,从煮鸡蛋到剥蛋壳最后吃鸡蛋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趁着这股东风,我们尝试让孩子在线上进行厨艺展示活动。力图通过美食制作让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动手尝试和观察;促发他们和同伴之间的相互讨论;形成“儿童教儿童”的互动式学习。对于在“云中”的老师、家长而言,适当的启发、引导、帮助和示范,可以在孩子制作的每个操作阶段生成新的问题讨论点,为孩子的螺旋式上升发展提供很多种可能,每个新发现、新尝试,都会成为孩子们出镜展示的“法宝”。
爱美食爱生活
想知道香蕉派是怎么做出来的吗?看,有模有样的黄小厨上场了!从清洗—切块儿—包饼皮—烘烤成型,一切尽在掌握!隔着屏幕,都能闻见香味!观摩的小伙伴一边记下材料和方法,一边默默咽下口水,真想尝一口啊!
下一个挑战是奶香窝窝头,这一次参加的孩子拿出自己的独门秘方,也让大家开了眼界:玉米面、大麦粉、糯米粉、红枣、鸡蛋轮番出场,只让人眼花缭乱!看看纪路博的山东玉米大窝头,来一个,管你饱!
瞧,笑笑的南瓜和玉米面的组合,完美!再看苗苗和张梦萱,边聊边做,饺子、花卷、坚果仁窝窝头花式上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咱娃娃小厨不会做的美食!
孩子们这么棒,老师们可不能落后。快把绝活晾出来吧!台式卤肉饭、烤箱版烧烤、手扯牛肉面,果然,生姜还是老的辣。大厨上场,谁与争锋!
老师的话
陈鹤琴说“儿童喜欢团体的游戏。”在疫情宅家的日子里,我们将不可能的相聚转变为随时随地的联系。孩子们线上组团、隔空相见,以美食制作为时间轴,自发动手探究,让宅家的弹性时间零散中有完整,游戏空间由幼儿园拓展为连线家庭空间,线上交流内容由预设计划到灵活增设,个体发展由自我学习到互动式分享。
最可贵的是,在这个宅家的日子里,孩子们学会了动手做,正如陈鹤琴倡导的“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们在劳动和品尝的乐趣中,感受到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小伙伴和老师的夸奖使他们感受到在“空中”分享成果的乐趣和成功感、满足感。这种团队中获得的成就感,让孩子们的宅家生活有了一片小憩的港湾,心与心之间依偎更亲近。
“云中相见”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我们也从中看到了线上活动的多种可能性:唤醒经验的开放式提问;共同分析讨论时的追问;从被动的获得到主动劳动收获成果;从孩子回答的启发式谈话到同伴交流中的互动式谈话,让大家收获多多、惊喜连连。
从温情连线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表情是愉悦的,参与的行为是积极的,连线的氛围是热烈的,爸爸妈妈的支持是高度的。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宅家也能相互交流,宅家也能互相体贴,宅家也能变身小厨师。更多精彩
请扫码收看我们的中一好好吃饭身体棒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