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rounding
我们的环境
///
会说话
环境创设与利用
我们所处的环境深刻影响着我们自身的感受和行为。幼儿更不例外。
在幼儿园中,环境作为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这有可能源于一份同伴的作品;有可能是一张学习过程的展示;也可能是地面上、走廊上一个小小的标识,他们的学习和变化就发生在这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中。
因此,研究环境,加强交流,不断反思,是教师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基于此,我园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组织各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全园环境观摩与研讨活动。
PRESENTA
-TION
Part.1
“展示”
在一些班级里,环境里包含着孩子自由、自主的创作。老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孩子们可以尽情的想象、创作,他的每一个想法都被接纳,每一次尝试都被看见。
“看 见”
<< 滑动查看更多精彩作品 >>
ATTENTION
Part.2
“记录”
在一些班级里,环境中包含着孩子们探究过程的呈现:我们知道些什么?我们做了那些探究?我们收获了些什么?这一个个鲜活的过程都被一一梳理、总结、记录。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也从中得以体现。他们还会经常利用一些时间去看一看,在这一次次重复的过程中,他们的经验在不断地巩固、强化、重构。
“记 录”
<< 滑动查看更多精彩活动 >>
RECORD
Part.3
“爱与生命力”
环境整洁有序;孩子们朝气活泼;植物也在不断蓬勃生长,几乎所有的班级里,都浸润着浓浓的爱与生命力,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得到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爱与生命力”
GROWTH
老师们对于环境创设也有话说:
春暖花开之际,种植月活动开始了。我们贴近自然,亲手播下小小的种子:豆子、花生、萝卜……也播下了希望,耐心地照顾它们。虽然有的种植“失败”了,但更多的是惊喜和发现:不同的种子发芽的速度不一样;前后阳台,光照不同,植物的叶子也不同绿色;雨水太多小苗叶子会变黄;花生的花怎么躲在叶子底下?测量时我发现绿豆比黄豆长得快。 种植让孩子们学会思考。
大二班的环境不是老师主观觉得美就好,而是充分让孩子参与到其中。主题墙上呈现了孩子当下正在做的活动,孩子的提问、孩子的的调查和发现、孩子的分享与讨论,孩子的一言一语和其他表征方式全被用心的老师一一记录,一一梳理,这让整个环境都充满童趣和灵动感。
中二班小小实验站活动源于孩子的问题:种子在水里和土里哪个发芽的更快?生长的更好?如果在糖水里、盐水里或者是在有颜料的水里也能发芽吗?那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吧!
在实验中孩子们发现,只要在浓度不高的糖水、盐水里或者是有颜料的水里,种子都可以发芽,但是在土里生长的种子更加旺盛。
环境呈现的是孩子活动的历程,真实的再现出孩子的学习过程,无论是作品、文字、照片的形式,体现出的都是教育价值与教育内涵。孩子的表达是单纯的,却又是五彩的绚烂,有时候会给成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生命的成长是个体不断感受、体验的过程。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和孩子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唤醒幼儿已有的感受,体会成长的细微变化,学着理解和关爱他人,用眼睛捕捉、用情感体验生活点滴,积累成长经验,从而收获成长与快乐!
大一班的环境创设主要展示孩子的活动过程。种植月活动,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观察植物的生长。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和谈话,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班级的种植活动。
中三班主题是《夏天》。教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共同绘制主题网络,以一个或两个小项目互融共进的形式推进。活动形式多样,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索欲望,丰富的孩子的作品充满整个教室,主题环境突出。项目教学强调家长的参与性,故本学期我们区域材料由老师指导,家长参与商讨和制作,最后由每个孩子负责示范讲解,区域材料对推动主题进行的作用更强。每一份材料都配有操作指引和作业单,具有探索性、趣味性强的特点。
审核 | 史涛丽
摄影 | 程志刚
素材 | 五幼的班主任们
编辑 | 冯一
排版 | 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