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从事幼儿教育21年,就职于安徽农业大学幼儿园。硕士毕业,高级职称,曾获得合肥市骨干教师、合肥市师德先进个人,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荣获国家一、二等奖;辅导的幼儿作品在绘画比赛获奖多次。始终坚信“幼教事业需要像对待苗儿一样,不断付出呵护与爱,用心栽培。”
在工作的点滴中——埋藏爱
记得一名幼儿刚来班级,和妈妈分离时总是哭鼻子。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我和他一起阅读他最喜欢的故事《大灰狼和小羊》,听着听着他被大灰狼吸引了,忘记了不开心。
之后他一来班级就依偎到我身边,从书包里拿出新带的故事书,“我喜欢听李老师讲故事。”其实他是用行动告诉我他心里的话“老师我想要您陪着我,关心我”。
孩子们在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爱护和温暖时,便有了安全感。幼儿园和班级的一切,在孩子看来,都变得美好。
每次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们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悦,我们对孩子的爱在平时工作的一点一滴中悄悄地流淌着。
因为这份单纯,我们累并快乐着!
在日常的矛盾中——感受爱
孩子与孩子之间常常因为一个玩具就会喷泉大开,怎么止也止不住。老师过去拍一拍,抱一抱,听一听,孩子便安静了。脸上刚才挂的眼泪还晶莹透亮,瞬间俩人又玩得哈哈大笑。我们时常被这份纯真感染着!
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常常是孩子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孩子顿时小嘴撅起来,眉毛皱起来,眼睛瞪起来。老师再哄一哄,“宝贝还有很多优点,会关心人,做操认真……”说着说着孩子开心了起来。在这份包容中孩子们成长并快乐着!
之前,一个大班的孩子刚接触我时,对我并不是很接纳,说我“有一点漂亮,不是很漂亮!”
我也没当回事,随着后面接触多了,我给她梳漂亮的辫子,给她讲好听的故事,玩有趣的游戏,教有意思的画画。孩子跟我走得越来越近了,“老师,你越来越漂亮了。”
越来越喜欢我,干什么都要和我在一起,当我有一天摸着她的头时,她开心地说:“老师,你好漂亮,我跟爷爷说要到理发店剪老师那样的发型。”
孩子与孩子之间会有矛盾,孩子与老师也会有矛盾,家长与老师同样会有矛盾。在这些日常矛盾中,需要包容,需要“爱”!
在专业教育中——提升爱
还记得一名幼儿在班里特别调皮,喜欢故意做一些“坏事”。在一次组织“画泡泡”活动中,他拿起笔一阵乱画,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像是在等着看我生气发脾气的样子。
我看在眼里,心里知道他在故意引起我的注意。我走到他身边,平声静气地问他:“是不是不会画呀?”他笑着点点头,“来,老师教你。”我慢慢地边说边画,“开火车喽,开呀开,火车头开到火车尾的地方咯!”
他来了兴趣,也拿起画笔玩起了“开火车”,一会儿就开出了好几个漂亮的泡泡。我对他画的泡泡进行及时表扬。他开始乐此不疲,一幅画一会功夫就布满了泡泡。
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爱不同于家长对孩子的爱。老师的作用不是简单地唱唱跳跳,老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家中无法完成或者难以完成某些活动,教师能有技巧地完成。
在团队合作中——分享爱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爱产生爱”,我们托班团队有四位老师,分布在不同的年龄层次。我们互相关心,如郑老师腰不好,很多需要用腰的工作我们就主动承担;我有时兼较多幼儿园的事情,娇娇老师就主动分担一些班级的工作;王老师家远,一些事情我们就主动承担,让她尽量早点回去。
每个老师都有优势与不足,我们互相弥补,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非常有爱的小家庭。
策划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编辑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姬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