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友友们好,我的一位幼师朋友。她的女儿崽崽,早上哭着闹着不去上学。朋友一脸无奈摊手状。
朋友也担忧地问:“崽崽为啥不愿意去,是老师太凶了么?”
老师之前批评过她,小姑娘脸皮薄,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妈妈,我想你。”
幼师朋友叹了一口气,说:“可能之前3岁上幼儿园,对崽崽来说太早了吧。说句心里话,我也不想让自家娃3岁上幼儿园。”
她说了3个原因。
第一,太小不愿意与妈妈分开。
幼儿园教育是有益的,但3岁的孩子仍处在非常幼稚和依赖性强的阶段。
3岁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真的分人。有些孩子安全感足,适应能力强,到幼儿园很快就习惯了。
朋友的女儿崽崽,因为朋友在崽崽3岁前,忙于工作,崽崽是个安全感不大的孩子。
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她会难以掌控自己的坏情绪。会形成一种印象-幼儿园是令人害怕的地方,我不要去。
3岁时,孩子正处于进入社交阶段的关键时期,他们更需要在家庭和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建立稳定的情感连结,而不是过早地接触社会群体。
孩子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他们很可能很难自主地应对大的人群、陌生的环境和新的规则。
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时间来成长、发展和探索或许更好。
第二,天性不愿被约束。
朋友观察到很多幼儿园在教育方面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社会技能的培养。
现在的幼儿园,基本都会上课,不会全天陪孩子玩。即便是小班,也讲究守规矩,做好听课。这中间,不能随意走动,不能说话。
大一点的孩子还好,有一定自控力。对小孩来说,就很难适应。小孩的天性是四处探索,玩耍。
小孩在学校里玩得开心,他才愿意去。当被人拒绝、玩得不开心时,自己不高兴,他就不想去幼儿园了。
第三,抵抗力不强。
孩子3岁前在家很少生病,一旦去到幼儿园,就三天两头请假。好不容易好了,送去幼儿园,又被别的同学传染了,继续请假在家。
还在在3岁前,抵抗力不够。幼儿园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一旦有流行的病菌,孩子就很容易集体感染疾病。
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培养情感智能和社交技能是更为重要的任务。这些技能包括情绪管理、表达和倾听、分享和合作等。
有安全感和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当他们早早离开妈妈去幼儿园时,情绪、玩耍、社交都是不同的。
安全型孩子善于社交,适应力强。很快就融入集体,与周围打成一片。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会焦虑,排斥“与人交往”。缺乏美好的期待,尤其再遇上被老师批评、朋友拒绝,很容易变成:他不跟我玩,我不想跟他玩;他打我,我打他;他抢我玩具,我抢他玩具。
家庭环境提供了更好的机会,让孩子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同时也更有耐心和时间去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交技能。
3岁的孩子,如果不是安全型依恋,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不够,那他可能真的不适合入园。
安全依恋型关系,是指孩子与母亲(主要养育着)之间的关系。决定这个关系好坏的,就是我们与孩子的情绪,是不是调谐。
母婴调谐,就是保持情绪的一致。
比如孩子很久没见妈妈,再见张开双手激动地奔向妈妈,妈妈这时候不要冷漠,哪怕妈妈刚因为其他不愉快正在气头上。配合孩子节奏,微笑,张开双臂。
在日常生活中,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关注孩子情绪,做到情绪调谐,有一个安全感强的孩子,也就有一个能让我们放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