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
浩宸:端午节是古时候的一个节日,我们每年都过!
小毕:我听说过屈原投河的故事,屈原跳到江里了,大家为了鱼不吃他,就往江里放些好吃的,而且必须是粘的粽子。
子墨:端午节要吃一种特别的食物,就叫做粽子!里面还有大枣!
对于什么是端午节,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
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谓之端午节,是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又称为龙舟节。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品艾香。古代民间认为,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可以去除阴邪之气,去除病毒蚊虫,有着祈求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在端午节,会将艾叶修剪整齐后挂在家门口或者房梁上,更多是驱除蚊虫,纪念屈原等。
孩子们闻着艾叶的香味,有的说是:青草味儿,有的说是薄荷味儿,还有的说是巧克力味儿! 孩子们给艾草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和老师们一起悬挂起来!
孩子:老师,这个里面装的是什么啊? 我想摸一摸,闻一闻这是什么味道的呢?
老师:来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哦~原来这是艾草!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戴上艾草香包和五彩绳,希望孩子们身体健康~
锣鼓喧天
“咚咚咚、咚咚咚” 欢快的鼓点敲响了幼儿园的操场。老师们装扮成威武的狮子,进行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表演。动作刚劲,神态多变,引来孩子们的阵阵喝彩。舞蹈的狮子,辗转腾挪,为端午节平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
龙是海中神物,在古代被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由老师们装扮的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奔腾争跃、喜庆祥和的精神风貌。孩子体会了文化传统的魅力,感受到了身心愉悦。
老师: 我们一起来做龙舟吧~
小K: 看我这个彩泥真漂亮~
小萌:我要把它粘在大龙的身上~
老师引导孩子们粘土制作一条威风凌凌的龙舟, 挑选喜爱颜色的粘土,制作自己想象的龙船。
“五月五,是端午,划龙舟,敲锣鼓,一,二,三四五,你来划船我打鼓!” 除了闻艾草香,观看舞龙舞狮,孩子们参与了竞渡划龙舟的体育活动。一人一条“船”,在”河道“中竞技争流,谁先到达”河对岸“为胜。加油呐喊声,铺满了整个幼儿园,好不热闹。
划龙船
孩子利用划旱船活动发展了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比赛中,不要求速度和先后,孩子身心愉悦,锻炼了体格。
老师早早就为孩子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孩子认识了粽叶,糯米,等材料,看!有的孩子会包粽子啦,太有趣了,这些小粽子多可爱呀!
端
DUAN
午
WU
小智:Yami老师,你拿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呀?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猜测着“草莓味、巧克力味~”
哈哈哈,原来是豆沙的呀!甜甜的豆沙馅,我们也十分喜欢呢!
孩子们一起认识不同口味的“甜、咸粽子”,讨论自己喜欢的粽子口味,了解包粽子使用的材料,开始尝试自己动动手包粽子。孩子们包的粽子真香啊。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文明礼仪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先贤更是留下至理名言教导后人。孔子曾曰:“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曰:“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端午节孩子们学习了“拱手礼”。
幼儿园的美德培养践行在一日生活中。从早上来园,晚上离园,孩子都需要行鞠躬礼。日常文明礼仪,让孩子们知礼、学礼、懂礼,形成有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粽叶飘香,尚礼重德, 风调雨顺五谷丰。形式各异的民俗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知道了民族文化,感知了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了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