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写在前面的话:“各位家长,别以为本文是来指责大家的。我写文章,首先是自勉——因为我也是个家长,其次才是和大家共勉。”
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正处于“叛逆”之中。今年又带初三,目前就是复习、复习、复习……复习课能干嘛?除了复习一下概念,余下的全都是:
习! 题! 课!
习题课、习题课,每天都是题题题,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云山雾罩……烦都烦死了!
习题课和新课不同,学生对新课总有那么一点儿“好奇”所以专注力还可以;但是习题课就很难上:在同一间教室里,学生的水平三六九等,有人一题定乾坤,有人做了100题,却还是稀里糊涂……因此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成就感和挫败感并存。
同一类题目,讲的次数多了,我也难免生出“叛逆之心”——真的不想再讲了。
特别是那种,某类型题目,你明明在课堂上讲了很多遍,TA不听,非要下课拿着一本课外练习跑来问同一个题型……(注意:上课不听和上课没听懂的学生,老师们还是能分得清的,肯定不会冤枉孩子。)
但是不管是上课不听、还是没听懂,只要学生提问了,我们都有解答的义务。所以不管来问问题的是谁,我都会耐心的解答一遍甚至几遍。
我的“叛逆之心”硬生生的被“职业操守”给干下去了……在家面对儿子的时候,我都做不到如此理智。
原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这个意思啊!既然都是“老师”,为人父母时,是不是也应该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呢?
比如那种:“我和你讲过多少遍了?”或者“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呢?”这样的开场白,家长不希望老师说吧?那家长也不能说。
再比如:“同样的题目孩子错了好几遍。”老师是不是得一遍遍的讲,可能还得不断的调整讲题目的思路和角度,给学生教明白了才是好老师?那“同样的错误孩子犯了好几遍。”家长是不是也应该耐着性子给孩子纠正,可能还得不断的调整纠正的思路和方向,给孩子整明白了才是好家长呢?
侮辱、打骂学生的老师,一票否决。
那“侮辱、打骂孩子的家长”,也别到处找理由给自己挽尊——谁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别说您会骂孩子、跟孩子动手是被孩子逼得焦虑了,您就是因为孩子一直get不到您的点,所以您生出了“叛逆之心”罢了。
老师要先备课才能上课,那家长也得先“备课”才能育儿。
这么说吧——学生是老师的难题,孩子就是家长的难题。
不管是谁,会被难住,那就是准备的不够充分,就这么简单。
人都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会成长,而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不犯错误。
好了,我的自勉结束。不知道看完本文的您,有没有什么感触?
感谢大家认真看完本文。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希望能够动动小手帮忙转发一下,谢谢!
由于公众号的改版,为了能让大家及时看到我的文章,建议大家按照下面的步骤,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以免错过您所需要的内容,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校合作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