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不完美的好妈妈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不完美的好妈妈-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朗读:陈卓老师

撰文:  心乔老师

自从意识到家庭教育其实就是一场“心理博弈”之后,我喜欢在和人们聊天的时候,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揣摩对方的潜在意识或者动机。也喜欢和各行各业的人聊对方的行业特点,找到各行各业中的相同规律,再将其与家庭教育联系到一起进行分析。


教育孩子其实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的父母。每一个养育过孩子的人,其实都对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所有的物种中,但凡需要担负起抚养幼崽工作的动物,90%以上都是雌性在哺育后代。这一特征,即使进化到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也并没有改变很多。


但是孩子并不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哪怕是单亲妈妈。所以,为了减轻母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我才以“不完美的好妈妈”作为标题,而不是“不完美的好家长”。


作为教师,我很早就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后天塑造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可惜的是,以前的我并不知道家庭教育真正的内涵是什么。所以我也走了一大段弯路,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把彼此弄的痛苦不堪。


新年伊始,我写了几篇文章,有朋友给我留言说感觉我的文风有所变化,内容明显变得更加通透豁达。在这里,我要感谢这些朋友们的追随与“看见”;是的,我的确又变了很多。


关于什么是完美?我努力的思考了很久,发现自己其实对完美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可是过去的我,一直在努力的做个“完美”的好妈妈。古人云“有的放矢”,可是我连完美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做到完美?我想这也是很多妈妈育儿疲惫的根源。


在上一篇文章《向李焕英同志学习!》里我谈到:“我把儿子当成我的成绩单、艺术品。”用他来证明我的“完美”。在生孩子之前,我是那么的“重女轻男”,因为当老师的多年经验告诉我——普遍来说,女孩比男孩好带多了。


但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孩,我一开始几天都是懵的:“这是我生的?男孩?怎么办?”可以说从儿子刚出生我的心态就崩了……更别提他三岁以前有多糟践人了:婴儿期不论白天黑夜,睡觉从来没超过2小时、半夜雷打不动的起来玩2小时、永远停不下来,破坏力惊人、精力极度旺盛,出了月子就不爱睡觉……


很多时候,我自己看他都觉得烦——怎么这么淘气?怎么老让我丢人?怎么就不能让我省心?别说外人,哪怕家人朋友说一句他的缺点,都能让我暴跳如雷:因为我把孩子和我捆绑在一起,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镜子,反射的是整个家庭的教养。”大家其实对这句话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当孩子在外面让我们丢脸的时候,不论这个时候带孩子的人是谁,最爱说的话往往是:“我有没有跟你说过这样不可以?”或者“明明和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就不听?”这些话是说来教育孩子的吗?当然不是,这些话是解释给别人听的:“我不是没教育孩子,是他(她)不听,不是我的责任。”


成年人可以在外面隐藏自己的缺点,只把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别人看。可孩子不行,孩子是表里如一的,他们的“口无遮拦”“无拘无束”,往往让家长们非常尴尬。这时候,别人就会透过孩子这面镜子,看到被家长藏在完美伪装之下的缺点。


比如我自己,作为老师,我很害怕别人透过我的孩子,看到我教育的失败之处。害怕听到别人说我的孩子:“就你这样,你妈妈还是老师?”甚至害怕我的亲人朋友觉得我很没用——明明自己是老师,可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都并不尽如人意。我给自己背负了沉重的枷锁,总想利用孩子的优秀来证明我的成功——我太想做个完美的妈妈。


作家龙应台说过:“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儿子过完十岁生日,我终于开始领悟到这句话的威力——他突然开始不太需要我了。以前腻腻歪歪的母子俩,亲亲我我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我就像个“能量源”,他需要我的时候,过来抱抱我,充满电就走了……以前他不开心的时候,我只需要逗逗他,他就会忘了不开心的事;但是现在不论我怎么安慰他,他都提不起劲儿,小人儿有属于自己的心事了。


他突然间的独立,让我很不适应,好像自己一下子失去了作用。就如同很多学生家长和我说的那样:“孩子好像突然就不听话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总是害怕管不住孩子,孩子就会走歪了、学坏了。实际上完全不必如此担忧,一个三观正确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就算有些小毛病,也不会出大岔子。甚至我们还会看到:由于社会的发展,孩子得到正确观念的方式变得多元化,父母对孩子的作用被弱化,即使有些三观不正的家庭照样会养出“根正苗红”的孩子。


比起家长的缺点,家长的欺骗对孩子的影响更为巨大。我们想做完美的家长,无非是希望借由这种“完美”养育出一个“完美的孩子”。但是除非是真优点,否则所有的伪装都如同“东施效颦”:不但对孩子起不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如同“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在我儿子独立意识越来越明显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他其实很喜欢我的“不完美”。大家自己想想,你会喜欢身边的人很完美吗?在别人完美的映衬下,自己会不会觉得自惭形秽?这一点我从学生的反应里也能感觉出来——学生喜欢有血有肉、有人味的老师。老师可以嘴瓢说错话、讲错题甚至脑子抽风忘了自己讲到哪儿。这些小插曲不但不会让学生瞧不起老师,反而会拉近师生的关系。


同样的,完美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感觉高不可攀,产生极强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如果是假装的完美,那更糟糕——一旦孩子发现你藏起来的那一面,你的完美人设崩塌的结果,还不如不完美。


在我反思自己育儿之路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这儿也没做好,那儿也没做好。但是让我的朋友说说我儿子有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需要改正的时候,他们却基本想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瑕不掩瑜”,谁没有缺点?但是哪会有小缺点就到致命的程度?当我不再揪着缺点不放,重新审视他的时候,反而发现了他有很多的优点,都是我不具备的——


例如:我熬夜刷手机,儿子起夜看到了,就教育我:“妈妈,我觉得你应该放下手机睡觉了。”于是我诚恳表态:“是的,你说的对,我确实应该睡觉了。”大冬天逛万达广场我想吃冰淇淋,我儿子批评我:“冬天吃什么冰淇淋?”我辩解:“这里太热了,我想吃。”儿子无奈的说:“那你肚子疼的时候可别怪我没提醒你。”我讨好的说:“我就吃个小的。”


以前我以为自己看到孩子犯错后发脾气是他的错误导致。后来我意识到:“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生气是我自己的情绪问题。”从那以后孩子再犯了错误,我即使很生气,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要训斥孩子的时候;也会事先或者事后告诉孩子:“这件事是你做错了,你需要改正。但是妈妈发火是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需要发泄一下,不是你的责任,我也需要改正。”


这句话,极大的缓解了我在盛怒之下脱口而出的话对孩子的伤害——因为他知道我并不是在对他发火。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错误和家长的情绪这两口锅都背着;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我们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真正的教育,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实就是两个字:“真诚”。想让孩子变好,自己首先要变好。但是变好并不意味着要做个完美的家长。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有的改得掉,有的改不掉,怎么办呢?我觉得家长们只要不隐藏自己的缺点,把自己的缺点当成展示给孩子学习的例题——能改正,你就是正面教材;改不掉,你就是反面教材;足以。(本文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注明,转发朋友圈请随意。)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以便及时获取更新。您也可以把我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者推送给您的亲人朋友,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谢谢!

不完美的好妈妈-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不完美的好妈妈-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校合作育儿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不完美的好妈妈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