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家长是谁的傀儡?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朗读:陈卓

今天有位妈妈问我:“我家孩子一年级,经常考八十多分,是什么原因?”;还有妈妈问过我:“我家孩子,怎么同样的题目,订正完了,还是错?”或者“我家孩子怎么永远不长记性呢?”


我承认,孩子的学业不佳甚至长期垫底、各种犯错甚至屡教不改,都是让家长很抓狂的事情。但是这些看似是“孩子问题”的问题,究其根源,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蛛丝马迹。


再次提醒大家,我这里说的家长,指的是孩子的“主要抚养人”,并不特指父母。以前因为学生问题,叫家长来学校。我分析问题给家长听,然后说:“孩子的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你哪些方面做的不太对。”家长就反驳我:“老师,我没有,我这方面没问题。”然后我就问:“那孩子一直是你自己带着的吗?”家长说:“不是,上小学之前都在老家,爷爷奶奶带着的。”


大家看到没有?我根据《家庭教育理论》指出家长问题时,有些家长就嗤之以鼻:“都是胡说八道!我明明没这样,孩子不也是这副德行?”所以我做家庭教育辅导师工作的时候,是要“查户口”的——“0-3岁”“4-6岁”“7-9岁”“10-12岁”这些时间段孩子的主要抚养人都是谁?


爱因斯坦那么聪明,可是如果一出生就把爱因斯坦交给狼群,他也只会变成一只无比聪明的狼而已。有些家长,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解决的方案却是“给孩子报早教班”,然后让爷爷奶奶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去上昂贵的早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你们以为这句话是空话吗?


还有很多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水平不够高,教育不了孩子,耽误了孩子的发展。我为家长们的觉悟而感动,但是不苟同。按照这个理论,清华北大的学生,爹妈都得是哈佛牛津的毕业生吗?


我在上一篇文章《问题孩子的心声:“你们困得住我的身,却囚不住我的心!”》里说到:“教育一个人,完全不同于生产一个产品。因为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制造者的水平;可是教育的效果却是100%取决于被教育者接受了多少,而不取决于教育者灌输了多少。”


孩子这一生,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但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却并非是知识;而是三观和面对生活的态度。


咱们来看看开头家长们的问题,其实是家长们被一些错误的观念绑架了,成了它们的“傀儡”。


现在超前学习泛滥,一年级考98分都是倒数第一……这明显不正常啊!好成绩是大家心之所向,可是大家不能成为“高分”的奴隶。有些家长居然看到孩子没考满分,在家抱头痛哭。考高分不是学习的目标,学习的目标是——消灭无知。考试只是为了让大家自查:“还有哪些待改进的地方?”而不是:“别人考满分,你才考98!你是个笨蛋、蠢货!”孩子考不好就跳楼,这么玻璃心究竟是谁造成的?


同样的题目,订正完还照样错?我一直强调——我们老师讲课:“一遍两遍,等于没讲;三遍四遍,有点印象。”学生上课:“一遍两遍,等于没学;三遍四遍,有点感觉。”我曾经做过一次实验,就是专门在考试前10分钟把卷子上的一道原题讲了一遍(没告诉学生这是原题,就说题目很重要)。家长们,你们以为大部分学生这题都做出来了吗?并!没!有!做不出来的学生依旧半数以上。和其他题目的正确率基本无差别,甚至很多学生压根没意识到这是一道原题。


以此类推——“犯过的错不该再犯”是不是个伪命题?我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试过照着别人(或者书本)学做某件事?是不是有种眼睛说:“啊!我会了。”手说:“不!你不会!”的感觉?我看韩剧多年,现在不看字幕也能听懂一部分简单对话,问题是听得懂就会说吗?很多华人的子女,父母对他们说中文,他们能听懂,但是表达的时候还是会用英文。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感觉,就像把一个成年人丢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是一样的。孩子需要适应世界、学会各种技能。在这个过程中,犯错甚至一错再错是必然的。不论家长、老师还是社会,不允许孩子试错,对孩子都是一种“霸凌”。

家长是谁的傀儡?-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人这一生,难免会被很多世俗之事所约束,我也不例外。做家长,更是容易被道德绑架——孩子哭了哄不好是家长不对;孩子这么烦还带出来是家长不对;孩子这么小还带着坐飞机是家长不对;孩子考试不及格、书没背出来、作业没写是家长监督不到位……家庭教育的目的确实是要把孩子往最好的方向教育,但是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身上没有一个开关,可以一键停止或者一键变好。


回顾我自己带孩子的经历,很少有在外面因为孩子表现的太过分而很尴尬的时候。我想原因是这几个:

一、我比较喜欢自然,所以基本不带孩子去人很多的地方。

二、我比较不拘小节,所以很少约束孩子。关键时刻和孩子提要求,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这一点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特别明显。平时我对学生管理很宽松,关键时刻我会和他们说:“这几天有检查,大家忍一忍,给我点面子?”。学生都是很讲义气的——老师平时保护我们,现在轮到我们保护老师了!)所以我才会说:“不要给孩子订太多规矩,这样对育儿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我不想外面做个“泼妇”,所以我从不带孩子和没孩子的朋友聚会。即使带孩子出去吃饭,我也只会选择对孩子包容度高的餐厅或者亲子餐厅。

四、经常关注育儿问题,在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之前,进行问题预设;事先考虑好多种解决方案。


我和很多人聊过天,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很积极的反思、有的人不懂反思、有的人喜欢逃避、有的人固执己见、有的人反复无常。我见过其中一些人的孩子,或者从他们的嘴里听他们抱怨过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孩子们的问题,大都可以从他们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比如有个人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畏难,其实她自己就是个遇到问题爱逃避的人。有个人说自己孩子固执,实际上她比孩子还固执。有个人说她的孩子喜怒无常,而她自己就是个内心不坚定的人……家长如果懂得深思孩子的问题,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啊!原来是“我被错误的思想绑架了,我才是个傀儡”。


错误的理论有很多,今天我重点来谈谈被很多家长、老师奉若神旨的“木桶理论”(又叫“短板效应”)。大家先来看看“木桶理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吧!

家长是谁的傀儡?-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大家看明白了吗?“木桶效应”实际上是形容团队的,就是在一个组织里,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如果把这个理论简单套用在人的身上,就成了笑话——要求孩子面面俱到的人,你自己全面发展了吗?


华罗庚、陈景润、牛顿、达芬奇……天才也不是因为面面俱到而被人记住的。团队的水平是由“短板”决定的;但个人想要出众,却是要让自己的“长板”长的无人能及才能做到。


绝大多数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与众不同”就无法“面面俱到”。不要因为孩子有“短板”就焦虑,有短板就尽量弥补,但是没必要为了弥补短板把孩子弄的痛苦不堪,“取长补短”更不可为。


现在教育“内卷化”如此严重,如果家长再不懂得学习正确的理念,给自己的精神“松绑”,就会一直做个“傀儡”——进而把孩子也变成一个“傀儡”。我想,这一定不是大家生养孩子的初心。(本文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注明,转发朋友圈请随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校合作育儿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家长是谁的傀儡?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