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下降,不少家长将宝宝捂得严严实实,关在家里,生怕孩子穿少了冻着、出门感染病毒;一日三餐,都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甚至还给孩子准备各种药膳,以求强健体质……殊不知,这些错误的喂养方式,反而容易让宝宝在冬天陷入“生长冬眠期”,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1:里外三层,宝宝裹成稻草人
冬天里,家长都害怕天冷孩子受冻,给孩子穿得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只露个眼睛。大一点的孩子走起来都吃力,更别提跑动;较小的宝宝更是裹成了稻草人,横着胳膊竖着腿,直挺挺的被大人抱着。
冬天给孩子穿得过多,孩子的手脚施展不开,行动不方便就无法运动,运动量少了,自然食欲就会减退,以致影响了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宝宝整天处于衣被控制的温度下,不利于形成耐受力,一旦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就会得病。
2:冬季天寒,宝宝进补正当时
很多妈咪认为,冬季天气冷,宝贝身体热量消耗大,而这一阶段胃口又特别好,应当抓住时机给宝贝大补特补,所以有些妈妈给孩子猛吃高蛋白的食物,还有的妈妈准备了一些药膳,要给宝贝好好补补身体。
然而,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随便进行药补,反而会带来不利作用。中医所讲的“补”是针对“虚”而言的,儿童进补更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身体发育好、没有疾病的孩子是不需要用药物进补的。如果随意给孩子进补,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反而会影响正常的发育。
3:边吃边玩
随着宝宝长大,对很多食物越来越有兴趣;喜欢到处玩耍,满屋子乱跑。宝宝吃饭的时候没注意培养,让宝宝养成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孩子吃一口到处跑,家长跟在后边喂;或者孩子边吃饭手里边玩着玩具。无形之中延长吃饭时间,等到下一顿饭时间到了,宝宝却还不怎么饿。
4:零食
其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适当吃点零食对身体发育能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但家长要把握好吃什么零食和吃零食的时间,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如奶类、蔬果类、坚果类,既好吃又有营养,最好距离正餐1.5-2小时。
但很多孩子喜欢吃的零食大部分是加工的“零食”:薯片、果冻、饼干等,添加了不少的盐分和调味料,以及添加剂,孩子长期食用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喝饮料,影响正餐;过度偏爱喝饮料也会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孩子发育迟缓。
5:睡得太晚
有的孩子晚上10点了,还在床上蹦跳玩耍;长此以往,睡眠不够、睡眠不好的孩子与睡眠好的孩子就产生了差距,体现在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上。尤其3岁之前的宝宝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就像海绵一样,尽情吸收着外界能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受,几天不见孩子就有明显变化。
所以尽量让宝宝在9点之前睡觉,晚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生长激素分泌量达到最高。如果这个时间睡眠被剥夺,大脑吸收和保存信息的能力就被限制。
因此,家长发现孩子的身高长得慢,着急的心情能理解,但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及时纠正,才能保证孩子的生长沿着正常而健康的轨道进行。所以家长平时也要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做好榜样;多陪孩子运动,注重营养,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毕竟情感因素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如同营养物质一样都很重要;相信每个家长看到孩子身高线一点一点的提升,内心无比的开心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