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家长很轻松:孩子不爱学,好,那就不学嘛;家庭手工作业没做完,没事,我们只是玩一玩体验一下,完不完成不重要;锻炼身体坚持不下来?那就不锻炼了,小胖子挺好……
这类家长其实是在漠视教育,是不考虑后果和思想懒惰:
过分依赖老师
有的家长经常说“老师,我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助穿好;我的孩子吃饭慢,老师多给喂喂”之类的话。他们从来不提及让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味的让老师代劳。
此类家长在家一定是包办代替,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能力,这是包办代替型家长。此种类型的家长容易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适应集体生活。
对孩子期待值过高
有些家长一来接送孩子,就和老师长谈,还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孩子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上课回答问题了吗?学的东西都掌握了吗?在家需要家长怎样辅导?”等等。
其实,此类家长对孩子抱以重任,“望子成龙”的心态过重,希望孩子样样都出类拔萃,遥遥领先,有些急功近利,却往往造成孩子做事情胆怯,缺乏创造力。
家长既不能太佛系,做甩手掌柜,也不能太急功近利,给孩子过多压力。聪明的家长知道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事情,要家园合作,参与到教育中来,知道在教育中进退,抓重点:
健康和体育放在首位
智力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孩子健康状况,孩子体质弱,就容易疲劳,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性格必然受到不利影响。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各方面的落后。所以,家长要重视配合幼儿园,保持合理的生活制度,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偏食,不吃零食,饮食、睡眠、游戏等活动都要有规律。
德育要从小抓起
品德的形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因此家长要重视品德教育,重视幼儿初步的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守纪律等优良品德的教育。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家长要注意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用讲故事、说儿歌、看图说话等方法对孩子进行口语训练。家长自身的语言修养,如发音正确,说普通话,用词文雅,讲话有条理,不大声喊叫等,也十分重要,这些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