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分享
郭蕊蕊老师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示范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游戏蕴涵着
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
在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是课程成功的首要前提。而美术活动是有效培养小班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往往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刚开始很有兴致地画,可是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容易情绪波动、注意力转移,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
这时,我们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
如有一次在画小鱼的活动中,翔翔小朋友画了一条小鱼就把画往我手里一放说: 老师,我画好了。
我没有强迫他再去画,而是用另外一种口气说:“哎呀, 这条小鱼真好看,可惜没有朋友陪它,多可怜啊,你去帮它找几个朋友,好吗?”
“他点了点头,又认真的开始画起来。”
小班幼儿的涂鸦是一种直觉本能的活动,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都应有利于幼儿的直觉表现。
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珍爱的玩具汽车,静止的汽车在他们手中会立刻驰骋起来,向前开、向后退、直着开、转圈开?当汽车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在“车轮滚画”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汽车开进了颜料盆“加油”,再驶上了 “公路”,顿时纸上呈现出一条条彩色的轮胎印。孩子们不停地重复着“开汽车”这个动作, 看到彩色的轮胎印越来越多, 越来越密, 别提有多兴奋了。
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一首游戏儿歌:我的汽车会跳舞,跳个直线舞,跳个格子舞,跳个圆圈舞。孩子们边读儿歌边开汽车,活动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1、生活化内容
儿童对已知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
孩子们都有看妈妈和奶奶打毛衣的经验。在活动“好玩的毛线” 中,教师带来了一件旧毛衣,当场和孩子们一起拆毛衣,拆下来的毛线弯弯曲曲,拉一拉便成了直线,幼儿感受到了线条的变化,对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师又让幼儿试着来绕毛线球,感受毛线球逐渐变大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后,孩子们的画面上有了丰富的组合:有螺旋线——“这是我绕的毛线球”、弯曲的长线—— “这是我拆下来的毛线,很长很长”。
2、情节化内容
小班幼儿喜欢说说、唱唱、跳跳、做做,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等的介入,借助游戏情节将绘画教学的目的、内容巧妙与游戏结合,使幼儿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表现出积极地投入。
孩子们头戴小猫头饰变成了可爱的小猫,跟着妈妈去钓鱼,清清的池塘里小鱼欢快地游着,小猫们挥动鱼竿,尽情地钓着,“嘿,钓到了一条鱼!”果然,鱼竿的一头连着鱼线,另一头连着一条小鱼。孩子们有了垂钓的经验,在画画时,便自然地将画纸上的长线连在鱼竿和小鱼之间。
环境是隐形的老师。《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1、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和游戏主题、游戏角色、游戏情节等一样是构成游戏的重要素之一,游戏情境的创设主要是物质材料的准备和游戏氛围的渲染。
纸巾当手帕, 用蔬果拓印,印出纹理独特、图案别致的花样,纸手帕在孩子们的手中大放光彩。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玩起了丢手绢的游戏,是那么得快乐和高兴。
2、区角环境
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集中的, 区角活动更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投放了多层次、更丰富的材料,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自由选择和操作, 孩子不因材料的单调而索然无味,也不因操作太难而丧失信心。
例如为了让幼儿感受图形,教师准备了积木、棉棒、大小不一的瓶盖等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图形的多样性。
又如在粉笔画活动中,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拿着粉笔去找自己的一 方宝地,既练习了画大图形,又充分想象、大胆创作,作品形象比纸 上丰富了许多。珠滚画中,孩子们看到了颜色相互交融的独特效果, 从而能更大胆地运用色彩,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本学期在我们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下,幼儿在游戏化 的美术教学中快乐成长,其想象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 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我们在组织小班的美术教学活动时坚持做到了自由、轻松 和开放,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中充分体验生活,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优师教研
MIRACLE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创意童年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