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人百性,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每天会因为各种问题面对不同的家长,这其中就难免会有家长因为某些原因“较真”了。
当大事不能化小,小事不能化了,您有招么?
想过让家长“心硬如铁”的原因么?老师有没有问题?管理有没有问题?处理是否得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案例,听听我们的专家是怎么分析、解决、处理此类问题的。
一早,只见小A妈妈领着孩子,冲进接待大厅就开始怒气冲冲的喊:“园长在吗?我要找园长!”大厅温暖如春风般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
园长赶忙把家长请到办公室,还没坐下,A妈就开始倾倒“委屈”。
原来,头一天下午,在整理物品准备离园的时候,小A被小B踩到了右手小拇指,当时老师处理的比较及时,保健大夫也看过,确定无恙,只是看上去稍微有些红,班级老师用冰块进行了冰敷,离园时,老师也和A爸进行了解释和沟通。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回家一说,A妈不干了,“我的孩子被踩伤了,对方孩子家长也不道歉!”于是电话小B妈妈,要个解释。两位家长的观念不一致,沟通不愉快,矛盾升级。A妈又联想到几周前孩子也被别的小朋友误伤过,越想越气愤。
好在,小B妈觉得自家孩子伤到了人家孩子,还是真诚道歉、沟通解决。
看到这里您可能要说,为什么?屁大点事也会气成这样?现在的家长们都怎么啦!幼儿园如何从这些琐事中解脱出来,把爱之教育尽可能多的用在孩子们的成长上?
老师有责任吗?责任在什么地方?这类事件总在发生,对幼儿园、老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何让这些琐碎事件尽量少发生,甚至不发生,什么才是真的教育智慧?
说真的,处理这些一地鸡毛的事很费精力,而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解决的好坏,对幼儿园发展、口碑、品牌建设却大有影响。
孩子的个体差异
小A是个文静、乖巧、活泼的女孩,属于榜样型,是家长的骄傲,家长从学习到生活,各种照顾比较周到,属于典型的“家养”。
小B属于善良、活泼、好动型,家长观点是:顺其自然长大,尽量不介入孩子的生活,在城市中算是精神上的“散养”。
家长的态度
A妈:自家孩子受伤,对方家长理应道歉。
B妈:孩子之间的事情,家长最好不要介入,家长的介入会对孩子之间的交往形成不必要的阻隔。
教育观念的不同,难怪一言不合就沟通不畅。
教师的想法
从教师的角度说,做了应急措施,请校医看过,冰敷过,和孩子家长沟通过。
老师想法是:事情不大,没必要跟家长一一解释。
于是,问题在关键期没有圆满解决,从而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在最后解决过程中困难重重。并引发了其他的各种不满情绪。
可见,孩子的个体差异,决定对每个孩子需要关注的点不同,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明确一天中孩子发生的每件事情,尤其在问题发生时,家长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只有对家长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将问题充分解决,不留“隐患”。
第一步:单独沟通,了解家长
这是深入了解家长的最好时机,仔细聆听家长的想法,稳定彼此的情绪,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通过微信、电话,把对方的观点介绍给彼此,让家长明白对方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观点不同。两位家长对于对方的教育理念相互之间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沟通效果没有达到愉快的和解共识。
第二步:碰面沟通,疏通结症
一计不成用第二计,面对面的沟通。班主任请来了A妈、B妈,面对面的畅谈对孩子的教育,班主任提前准备了一些聊天话题,从孩子性格,敏感期的心理需求入手等。
真正的面对面,两个家长没等班主任把准备的问题聊完,已经火热的相互聊起了育儿之道。通过深入的沟通了解,两位家长逐渐明白了,相互之间的沟通障碍是教育观念和出发点的不同,不存在什么道歉不真诚,和“要求过分”的问题,当相互之间了解到:啊,原来只是观念不同而已,家长之间也就冰释前嫌啦。
第三步:趁热打铁,家园共育
班主任借此机会,把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从工作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更好的发展。
1)三位老师坐下来,对班里的每个孩子及家长进行了深入、认真的分析、解读,对于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其养成,家长的教育特点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通过全园教研的方式,深入的研究出现类似问题时,更好的应对之策,教研中老教师们献计献策,整理出很多及时、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
3)通过家长义工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走进孩子,真实看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看到老师比家长更专业的教育爱心、耐心,使家长消除疑虑,更好的支持班级工作。
4)召开体验式家长会,将“孩子间的小磕小碰”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作为研讨的点,和家长们一起研讨,看一看到底如何处理才是真正的对孩子负责,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研讨会后,家长们才真正的认识到幼儿教育仅仅从家长的爱出发是不够的,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1.时代造就当代家长们的情绪容易激动,但也正因为这样想说就说,想做就做的家长,才能够找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把家园共育工作做到更好。
因势利导的把不好的事情变成对幼儿园建设有益之事,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2.家长会的形式可以适当的创新、改变,例如开展体验式家长会,让家长扮演老师的角色体验,“如果你做幼儿教师,你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等的专题体验式家长会。
让家长换位,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来看待家长自己,从而达成相互谅解、共识。
3.用更专业的育儿知识,引领家长育儿观,多召开一些有创意的家长会,或者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一些育儿知识方面的系列培训,让家长的育儿教育更加智慧。
4.如何让这些小事、琐事更好的解决,从而更好的为幼儿园发展服务,让孩子更健康、快乐成长,则是需要永远研究的课题。
你可能还想看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