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他插队!”
“老师,他跳绳的时候甩到我了!”
“老师,可可又跑了!”
“老师,他故意拿球砸我!”
“老师,他把我从滑梯上推下来了!”
“老师,他抢我球!”
这是干嘛呢?此起彼伏的,喊老师没完。
对啦!户外活动,这此起彼伏的告状声,常常把老师们弄得一个头两个大,经常是还没处理完一件事又来另一件,神经需要高度紧张,生怕一个不留神小朋友撞到或摔倒,我相信这也是一天中让老师心最累的环节,可却是小朋友们最爱的环节。
怎么办?
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幼儿园教师头上的一把剑,既想带孩子们多到户外活动活动,又怕视野开阔的户外,好动好玩的孩子们缺乏约束,撒起欢来,可是不得了。
想一想户外活动之所以让老师揪心有几种原因:
1.户外活动是最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老师的有效、及时控制较差;
2.孩子对于提供的器械不感兴趣,总想着去玩点别的;
3.幼儿常规差,户外活动秩序感不强,显得特别乱。
2017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就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户外活动是孩子成长的必须,如何做好户外活动、游戏,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必须。
为了孩子们的喜欢、健康、安全,我有小妙招。
01
你要注意!
我会注意!
安全意识由老师不厌其烦的一再强调“你要注意”,不如变成孩子们自己主观的意识,变成“我会注意”。
。
。
前段时间大班都在练习跳绳,尽管老师说过很多次“请距离远一些”但仍然有的小朋友会自己往别人的绳底下跑,发生被甩到的现象;或者有的小朋友没有左右环视便开始跳绳,甩到其他小朋友。
最初老师对着每个孩子说:“学会躲,要躲开,你跳绳的时候看看四周……”,但是效果不佳,还会继续有此类事件的发生。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经过不断地观察,研究,学习发现,只有当一种意识变成儿童自我意识时,儿童才会真正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于是,老师专门组织孩子,在他们安静、专注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大讨论:
大屏幕上放上了几组小朋友户外活动时的照片,其中还有两组是不知道在哪里跳并甩到别人身上的照片。
接下来老师给出了问题:“你觉得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受伤?”
“他没看见。”“他没注意。”“他不小心。”“他没躲开。”孩子们纷纷回答。
“那怎样才会避免呢?”
“我觉得以后跳绳以前要先看看四周,没有别人才能跳。”“走路的时候也要看着,不能往别人的跳绳底下钻。”“不能在跳绳区域跑,不然来不及躲,就会被跳绳甩到。”等等,孩子们非常主动地热烈地讨论着,一看顿时成了防御的小能人。
“好的,那老师就要看看谁是躲避跳绳的能手,谁又是会提醒别人的能手呢?”
在以后的跳绳中孩子们便下意识地学会了躲和环顾四周,并且有时候还会相互提醒“我要跳绳了,你往那边一点,不然会甩到你的。”自然,被绳甩到的安全事故每日愈减,直至慢慢消失。
。
。
采用这样的方法用在户外活动中有些不安全的游戏活动环节时,结果真的比我们老师一遍遍说教、批评甚至惩罚有用得多。
从“你要这样”到“我能这样”,从“你要注意”到“我会注意”,让孩子从事件的客体变成了事件的主体,其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02
规则清晰
严格遵守
还有一种安全事故通常发生在常规秩序较差的班级:老师在前面组织站队,后面的小朋友发生了打闹现象;小朋友在滑梯上面追逐打闹,被推了下来;小朋友在楼梯上跑跳、摔倒等等。发生这类情况的班级要注意班级常规的建立,良好的常规绝对是安全的保障。
制定规则、遵守规则是需要孩子们一起参与的重要行动。“孩子们说说,上下楼的安全规则有哪些?”孩子们一定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规则制定后,就要让孩子们不断重复、强化,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规则。
。
。
孩子们玩滑滑梯游戏,在下去之前一定要让小朋友站好队,避免小朋友由于过度兴奋引发的安全问题。然后,老师要将上下楼和玩大型滑梯时的规则明确提出来,并且让小朋友们重复一遍。这种规则教育最好是在班级里或者走廊里进行,到操场上孩子的注意力就没那么容易在老师身上了。
借助安全玩滑梯的小儿歌:上滑梯,排好队,安全有序不着急,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跑不跳不推人。然后可以一起制定奖惩措施,做到了有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到有什么样的惩罚?制定好规则后,就要实施,彼此监督。
在玩的同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比如小朋友会谦让的时候要大声的表扬出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向他看齐。如果有小朋友违反规则,在滑梯上做危险的事情,或者推其他小朋友,要按照当初的约定对这个小朋友实施“惩罚”,比如让他在老师旁边站一会儿再去玩儿等。
。
。
有效的规则、严格的执行,“恩威并施”,效果不错。
03
享受运动
快乐成长
户外活动容易有危险,有时也是因为孩子对活动项目不感兴趣,容易分散精力,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跟随老师的步调走呢?
。
。
以大班跳绳为例
对于小朋友而言,机械的练习太过无聊,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三五人在地上抠抠橡胶地,拿着跳绳追逐打闹,趴在一起聊天是常有的事。最开始看到这一幕老师很着急,催促着孩子去练习,但效果不佳,没两分钟又去一块玩儿了。
总让练习,练好也行,不好也就这样,没太大意思,换做是老师,可能也会烦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呢?最后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设立一个“跳绳高手场”,谁能达到跳绳的标准,谁便是跳绳高手,并且有资格进入“跳绳高手场”练习(其实就是制定另一个区域)!听了这个消息,孩子们真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争先恐后地要去高手场,闲散聊天的时间没有了,谁能够先去高手场练习都成了一个荣誉。孩子们的跳绳水平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
。
有了这个成功案例,在以后的跳跳球练习中依法炮制,于是有了“跳球能手”“跳球将军”“跳球大王”等称号,定期举办的班级“跳球争霸赛”也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每次都有新突破,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在幼儿教育中,每个工作的细节都有智慧,去察觉每一个活动中儿童的体验,让孩子们有序、积极地投入到户外的活动中,增强体质、强身健体,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何乐不为?
让自己变得有智慧、有意思、有方法,孩子们自然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只要有颗爱心,最终方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些文章,可以戳标题查看哦~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