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很高兴遇见你!
各位大家好,我是大神老师,上次写文章还是在暑假里,再不写一个月都快过去了,上个月末动了一个小手术,说是小手术,但是术后的恢复也真的是挺艰辛的,脑袋一直涨和晕,每天总有一段时间是晕乎乎的,鼻子不通气无法呼吸,里面塞满了各种填充止血的棉条,这几天才略微觉得好一点,虽然不是多大的毛病但还是深刻地觉得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等我完全好了我要努力锻炼身体,大家也要注意身体啊。
最近接触了几个孩子,挺有感触的。
有些家庭,成人之间本来就有很多的揣测和矛盾,比如婆媳矛盾啦,夫妻矛盾啦,还有家族之间的矛盾啦,这种矛盾有时候并不是很显性的,而是那种暗暗的不满和拉扯,我相信有生活阅历的人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这种感觉,就是表面上似乎都过得去,但是暗地里谁都看谁不爽。
当这种不满的情绪多了之后,人总是需要找个出口发泄的,讲给谁听呢?家里的娃就成了大家的目标。
妈妈讲爸爸的不好,奶奶讲妈妈的不好,妈妈讲爸爸家亲戚的不好,奶奶讲妈妈外婆的不好。
(原谅我只能举出这样的例子,不是歧视妈妈也不是歧视奶奶……)
孩子从小就被浸润在这种家长里短里,有时候听得多了,就会觉得事实可能就是像妈妈或者奶奶说的那样吧,那个被嫌弃的人总是不好的。
而如果两方都说对方的不好,孩子在中间就很拉扯。
大人总以为孩子不懂,也总想多跟孩子吐吐槽,一是内心的情绪有了宣泄的出口,二是也有私心,希望能够拉拢孩子。
可是大人们忘了,你是身处漩涡之中很难受,但是孩子他其实更无辜,他虽然看起来受着全家的宠爱,而实际上却接受着全家的精神垃圾,他是个物质上的富人,精神上的拾荒者。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属于妈妈和爸爸的整个家族都有一些矛盾,于是妈妈总是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家族的不好,数落他们的不靠谱,没担当,于是孩子整个童年时代都是记恨爸爸家族的,觉得妈妈是最大的受害者(当然,家长里短谁对谁错不予评说),等到孩子长大,爸爸家族的人都是他无法接受的,他讨厌家族聚会,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想到他们就觉得很生气,无法接受。
直到他后来单独跟他们有一趟旅行之后,他才发现,其实他和爸爸家族的亲人也都是可以亲密互动的,也都是有着天然的亲情纽带的,他才开始脱离妈妈的视野,摘下妈妈给戴上的有色眼镜去仔细观察爸爸这个家族的人。
他开始真正去了解他们,去放下之前自己内心的仇恨和埋怨。这中间他走了很多年,这份埋怨和仇恨,他独自背负了很多年。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个妈妈真不好,那是我们作为局外人看起来是很简单,如果你真正走入其中,你也很难评判这个母亲的做法,因为有的时候在婚姻里,母亲也是孤立无援的,不自觉就会想着把孩子拉到自己的阵营里,往往是在家庭或者婚姻里弱势的那一方,会千方百计想着去拉拢孩子,希望孩子能跟自己站在一边,不自觉中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无形的浸润的,足以摧毁一个孩子的童年和他的未来,而这种浸润式的家长里短的压力是非常窒息的,因为它打着爱的名义,在孩子心里,那个最爱自己的人说的话怎可不信呢?
所以,不管你现在面临的家庭压力有多大,不管你陷入怎样的家庭纷争,请千万记得:孩子是无辜的,他不需要战队,他不需要接受谁好谁坏,谁对谁错这样的价值判断中,因为每一个需要被评判的人都是他的至亲,他会很割裂,他的成长会很艰难。
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记得让他远离家长里短,如果有人企图用家长里短绑架你的孩子,请一定跟他翻脸,并带着孩子远离他。
长按二维码,加微信了解更多资讯
亲子绘本、好习惯、注意力、乐观孩子培养,一系列课程等你来了解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