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涨姿势哒
时常会和家长聊到孩子的才艺,个人认为孩子如果有精力,学一门才艺是好的。且不说艺术熏陶,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毅力是非常有用的。
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
我家孩子也学过一段时间小提琴,可是学了一段时间她说不喜欢,那我觉得孩子自己都不喜欢了,逼她也没用。
我家孩子也是啊,刚开始看到人家学画画,很喜欢,我给她报了班,还不便宜呢,就学了几节课,说太累不想去了。我想想孩子现在上学是辛苦的,不去就不去吧。
我们时常能听到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当然,有兴趣就有动力,有兴趣的东西不知不觉就能学得好一些。
但仅仅看是否有兴趣可行吗?问问孩子们,有几个对做作业充满了兴趣?
大学有同学特喜欢英语,刷美剧唱英文歌,开心得很。我问她:“你爱背单词吗?”她白了我一眼:“你有病吗?”
好吧,有没有病我得等体检报告,但我验证了一件事,再感兴趣的事,也有做起来很难的部分。那她背单词吗?背啊,背起来惨绝人寰。
我有段时间不明白一件事,为什么很多我们可以自学的知识,我非得花上高价出去报个班学习?是钱多,还是自己脑子不够用?
事实证明,是钱多。因为不出去学,就不自觉。我学个语言,能好玩到像打游戏一样?我学个舞蹈,能像在外面撒欢一样快乐?
非得有人约束着才会去做,因为不去上课钱就浪费了呀。(看样子还是不够有钱,要不然可能连课都不去上,向惰性致敬)
哪怕是成人,约束力也是欠缺的。何况是孩子。
我们常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没错。可正因为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才被称为孩子的监护人。
监护其建立良好的三观,监护其健康成长,当然也要用自己的经验去指导孩子做一些应该做的事。
班里有小姑娘学跳舞,并且很出色。她一直乐呵呵的样子让我觉得没有什么难倒过她。
后来孩子妈妈告诉我,练舞的时候,由于摩擦,脚上的皮经常会被磨破,出血。也有时候孩子会偷懒,妈妈看着心疼但也不会纵容。
哪有什么纯粹的快乐学习。更多的快乐来源于孩子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练习期,兴趣变成了特长。而这时享受到的乐趣又会促使孩子更深一步地去练习。
如果孩子从来没有体验过坚持带来的成功体验,那他就永远不知道坚持的美妙之处。
在以后的任何学习中,他都会比其他孩子少一份冲往终点的决心。
孩子其实对什么都感兴趣,今天带他试听一堂轮滑,觉得有趣极了,想学。明天看到别人吹萨克斯,觉得又好听又酷,想学。家长一般都支持孩子学点才艺,哪怕钱多只要孩子想学都愿意承担。
可是仅仅只凭刚刚开始的那点激情,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想要仅仅靠兴趣让孩子对某件事保有长久的动力,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任何学习,都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枯燥无味的练习。
这时候孩子最容易放弃,如果我们是“民主”家长,听之任之,孩子就体会不到成就带来的愉悦感。对所有的东西的浅尝辄止,对所有的东西都充满好奇而又轻易放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道理上。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兴趣”这件事,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他,让孩子能坚持走过一段不怎么好玩的道路,引领他走向更深层次的学习,拥有不同的愉悦感。
孩子慢慢就会明白,成就感和尊严所带来的快乐是其他所不能及的。
欢
迎
关
注
苹果打赏
专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