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说家教 继续说家教观点,因为,这是方向性问题,方向对了才可以谈方法。 09 哄骗孩子的后果是孩子学会了哄骗他人。 这是父母最习惯干的事,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岂不知用蒙特梭利博士的理论讲,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比成人都高,所以,父母的所有作为,都是孩子的样板,正如所说,孩子是父母言行举止的复印件。 我说过一个观点:都说先天遗传基因是强大的,岂不知父母后天的行为影响,更甚于前者。 于是便有,父母常常哄骗孩子的后果是教会孩子哄骗他人。为此,建议父母们,尊重孩子就是对孩子要认真,别把孩子当做“小屁孩”。 10 “一切为了孩子”是好听却有问题的话。 大约在本世纪初,在独生子女做实了“宝贝文化”后,不知是谁捣鼓出一句好听的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其实这句话就是在玩文字,根本不是教育理念,甚至说是口号,也是有问题的口号,而且具有杀伤力。 比如,在口号之下有人成了全职妈妈,有人放弃了事业心,为了当孩子的奶爸。于是,“一切为了孩子”便意味着,父母似乎是“为了孩子而生”,抑或,有了孩子之后,才有了父母的新生。 如此逻辑推理下去,一代又一代都一切为了孩子,试问: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吗?!如此,社会还能进步吗?!尤其是,当父母在一切为了孩子的行为下,孩子若不被惯坏那就是神童了! 11 蹲下来跟孩子讲话不如让孩子踮起脚讲话。 幼儿园有一句流行理念语: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这句话总的说来没错,表达的意思是对儿童的爱与尊重,尽管“抱起来交流”和“蹲下来讲话”近乎一回事,包括“牵着手教育”也有些牵强,但这一串语句组合听起来挺好的,尤其是说给家长听。 但若把“蹲下来讲话”说成是理念,或许还差点,与我一直在讲的“踮起脚讲话”不是一回事。因为,儿童“踮起脚”是成长,家长“蹲下来”或许还有一点点娇宠的意味,尤其在“宝贝文化”之下。 河南大河报黄普磊从来不蹲,孩子两岁时他出差时,每天要和孩子通电话十分钟,说的都是“大人话”,我问:孩子能听懂吗?他跟你都说啥?黄普磊说:他只说“嗯”,但我认为他都能听懂,只是语言表达能力暂时还不行。 确实,他的孩子相比同龄儿童成长的快,尤其是语言发展。这就是让孩子踮起脚跟大人说话的意义和效应。 12 给孩子安排一些超能力任务,他们便会兴奋的成长。 过去,在东北问孩子多大了,常常会听到的回答是:会打酱油了。那时的酱油都是散装,不像现在有添加剂可保存,所以,让孩子去小卖部打酱油的活很常态,属于孩子。 现如今没这事了,孩子们也不做事了,但是,我们幼儿园中班的李伯宇例外,他的父母善于“利用”他,甚至会把一些别人看来是力所不及的活也交给他去做,而他似乎在干一些“大人的活”的时候还很兴奋。 那次,妈妈身体不方便,就给李伯宇100元钱,告诉他去小区商铺的超市买一袋大米。关键是,妈妈只给他一个信息——卖大米,其余的决断权都无私的给了李伯宇。 于是,李伯宇掌权后,自己在超市选了一袋大米,交费前又大致估算还能剩多少钱。不过,交完费之后他遇到点麻烦,家住没电梯的六楼,大米很重。就在他犹豫时,收款阿姨问他:需要帮忙吗?他点点头说:我想求门口保安叔叔帮忙,行不?当保安叔叔拎着大米走到他家门洞时,他及时的表扬说:叔叔你真有劲!然后又补充一句,我家住六楼…… 相关阅读: 【平视教育】家教有观点(1) 【平视教育】家教有观点(2)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国平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