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连云港街头,一个小男孩因为妈妈不给买玩具,当街咬着妈妈的胳膊不放,孩子和妈妈在地上扭成一团,一位路人阿姨劝说了很久孩子才松口,后来当妈妈试图带孩子回家时,男孩闹着不走又去咬妈妈,被路过的男士制止,后来又有辅警过来劝说。
有网友评论说“这孩子就是欠打”“都是家长惯的,打得太轻了”。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就知道,孩子这种表现,不是因为“欠打”,而恰恰是因为“被打”,被不恰当地对待了。
视频中,劝说的路人阿姨反复跟孩子说:“是妈妈错了,她不应该打你”;此外,据拍摄者说,当辅警前来劝说的时候,小男孩说是妈妈先打他的。
可见,是妈妈先使用了暴力的沟通方式。我们无意批评妈妈和孩子任何一方,但是这件事反映出的亲子沟通问题,值得讨论。
1
暴力沟通是无效且有害的方式
2
需要被压抑,后果很严重
3
暴力沟通的核心误区
4
解决亲子冲突的第三条路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