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MyMzg2MA==&mid=2656041799&idx=1&sn=0e544872ddd0c279dcd71d5438d98d23
01
不敢病,不敢穷
不敢死,不敢崩溃
02
最怕电话响起
是父母生病的消息
独生子女,最怕什么?
“我最怕电话响起,是父母生病的消息,而我却有心无力。”
半年前,莉莉的妈妈因脑梗住院。
“你妈妈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了,你赶紧回来一趟吧。”接到邻居电话时,她正在参加一项工作会议。
挂掉电话后,她赶紧订了最早的一趟飞机,从北京飞往老家。
莉莉是90后,独生子女。
自从多年前爸爸因车祸去世后,她就和妈妈相依为命。
莉莉也比较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留在北京,并结婚生子。目前在一家私企上班。
“我也想过接妈妈来北京生活,但妈妈住了一个多月,就借口住不惯,死活要回去。”回去之后,她经常跟妈妈打视频电话。
妈妈每次都说:“我好着呢,你不用记挂我,忙自己的事就行。”
因为工作忙得连轴转,她那段时间,也就没多给妈妈打电话。
谁想到,就出事了。
要不是邻居及时发现,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来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她的眼泪一下子掉了出来。
妈妈反而安慰她说:“这不是缓过来了嘛,没什么大碍,别担心哈。”
住院的日子里,她一个人跑上跑下。找医生,拿药,喂妈妈吃饭,帮妈妈翻身、上厕所……
单位的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催她回去上班。
她不想接,又不能不接。
生病需要钱,做手术需要钱,生活也需要钱。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作的经济支撑。
妈妈看她为难,几次想提前出院,劝她赶紧回去。
丈夫也打电话,说女儿一直在闹,哭着要找她,不肯吃饭。
那一刻,她崩溃到了极点。
给妈妈找好了护工,安顿好医院的事,最终还是回去了。
虽然现在妈妈已经顺利出院了。但她的心,一直在悬吊着,不敢放下来。
手机不敢静音,不敢关机,生怕电话那头,是母亲生病的消息。
一看到家里的电话,就莫名紧张,害怕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害怕父母生病,发生意外,自己不能第一时间出现;
害怕一个人,顾全不了大家,也照顾不好小家;
害怕自己应付不来,生活中的不确定与风险。
“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有个兄弟姐妹的朋友,他们可以轮流陪着父母,甚至有些就留在老家陪父母。
而我真的,有心无力。
每天都在考虑要不要回老家,每天都在害怕我妈出点什么事。”
03
独生子女
该如何面对父母的衰老?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
父母一直不让儿子回家,并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
儿子瞒着父母,偷偷跑回家后,才发现:父亲中风了,母亲腰扭伤了。
父亲因中风嘴角都歪了,打开门后,对着屋内的妻子喊了声:“儿子,跑回来了。”
正在餐桌吃饭的母亲,看到回家的儿子,委屈地哭了出来:“谁让你回来的,我不是告诉你都好着呢。”
报喜不报忧,是中国式父母的通病。
在我们年少时,他们恨不能把最好的都给我们。
等到他们年老时,却怕给我们添麻烦,怕我们在外担心。
但父母可以这样做,我们却不能这么坦然地接受。
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隐瞒”,忽略父母正在衰老的现实。
人一老,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
如何面对父母的衰老、疾病,是摆在2亿独生子女面前的难题。
既然无法摆脱,不妨提早做好准备,及时应对:
1. 带父母定期体检
预防大于治疗。体检的意义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定期的体检,可以更早地让专业介入。治疗代价也会更低,不至于措手不及。
2.配置商业保险
有条件的话,可以给父母配置一些商业保险。比如: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等。
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一种保障。万一罹患疾病或是出了意外,可以减轻我们金钱上的负担。
3.对父母生活的强参与感
这并不是说要强制每天打一次电话,或者每个月回家一趟,这也不现实。
而是了解与父母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事情。比如:
父母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平时一般吃什么药,一次吃几粒?
父母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有没有走得近的好友?
物业、社区、居委会的电话是多少?
这些信息,能让你心里更有底,万一出了事,可以迅速给出解决方案。
4. 居家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改造”指的是,改造家庭设施或环境,使它更适合老年人。
如卫生间进行防滑处理,添加防滑垫、防滑浴椅、适老椅,多功能拐杖等,让老人居住的环境更友好,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意外。
同时,也可以购买智能手环或家庭监控,即时同步父母的健康情况。
04
对拥有兄弟姐妹的人来说,“独生子女”或许是让人羡慕的一个群体。
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下长大。没有人争抢零食、玩具和房间。
但这种“独宠”,在长大后,却成了想象不到的孤独和压力。
活在父母的过高期望里,人生中的所有选择,都要尽可能地兼顾到家人的境况和情绪;
怕父母生病,更怕自己生病,因为无人分担,没有退路,只能靠自己。
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依靠,只能独自去解开,人生中的一道道难题。
我们希望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困境能被更多人看到,也希望父母的养老不再是困局;
也希望,你我的晚年,都能少些病痛和无助。
参考资料:
小红书@七七漫读《提前退休后,我遭遇了初代独生子女困境》
北京卫视医疗纪实节目《生命缘》
B站UP主@青年TALK《独生子女的中年压力》
B站UP主@LI道长在躺平《40岁独生子女 应对父母养老的方法论与实践》
作者 | 嘉莉妹妹,一生不舍爱与自由。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