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后,我和小班几位老师一同前往一个建档立卡户孩子家进行家访,小女孩名叫豆豆(化名),个子瘦小,穿着朴素,文静可爱,听说老师要去家访,嘴角微微上扬,表示开心。
豆豆家在离幼儿园不算远的一个小区,黄老师开车载着我们很快就到了。在豆豆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她家所住的楼房前。那是一栋步行上下楼梯的七层楼房,豆豆家住在顶楼。
当我们问她住几楼时,小女孩回答说:“好多层楼。”三岁多的孩子还没有什么数的概念,只觉得楼层很高。我牵着豆豆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到她家门口时,我有些气喘吁吁,豆豆却看似轻松自如,这么高的楼层,小女孩经常锻炼,或许早已习惯了。
迎接我们的是豆豆妈,一个大约三十来岁的女子,中等身材,朴素大方。见我们来,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屋,家里宽敞而简朴,客厅的墙上赫然贴着汉语拼音和识字图画,茶几上摆放着香蕉、葡萄等水果。
豆豆妈热情地招呼我们吃水果,但我们刚吃饱饭,谁也没有胃口享用。简单寒暄后,几位老师把建档立卡户牌子贴在家门口,我则充当摄影师,负责拍照留影,豆豆妈并不介意我们挂出牌子。
随后,大家坐在沙发上聊。在谈话中,我们大致了解了豆豆的家庭情况,豆豆一家四口,爸爸在邻县开货车,有空的时候才会回家一趟,平常都是妈妈带着上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和豆豆在家,老人们都住在乡下。一个女人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不轻松。
小女孩拿来几本识字图画书,在我们跟前翻看。我问豆豆妈,平常老师发回家的绘本,有没有陪孩子一起阅读?豆豆妈连声说每天都陪孩子阅读。我们听了,深感欣慰,看来,这是一位很重视孩子教育的好妈妈。
当我们问及儿子在哪上幼儿园时,她告诉我们,儿子在离家较远的一所民办园上学。黄老师好奇地问:“为什么两个孩子要分开上幼儿园?这样接送多不方便?”
豆豆妈妈解释说,儿子还有一年就要上小学了,要提前学一些小学的拼音和算术,那家幼儿园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听了豆豆妈的话,我们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位来自农村的年轻妈妈,教育观念如此老旧。
我们开导她,向她讲解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危害,讲科学保教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她似懂非懂,时而点头,时而沉默。葛老师问:“你觉得我们班级群里发的那些活动照片怎么样?”豆豆妈眉开眼笑,连声说:“很好,活动很丰富,孩子很开心。”
她表示,孩子在我们幼儿园很满意,也很放心。她接着说,女儿还小,开心就好,但儿子不一样,为了让他上顺利小学,她每天晚上都要逼孩子写字,做算术,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儿子不肯写,经常逼得哭。
听着这位母亲的叙说,我不由得为这个未曾谋面的小男孩感到悲哀,小小的年纪,被迫学习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文化知识,他短暂而宝贵的童年被枯燥乏味的学习所压榨,哪有快乐可言?
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他不是一个可爱的孩童,而是一个机械化学习的容器。杜威曾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而非生长另外还有一个目的。”
教育不是把知识灌进一个空的容器,而是具有禀赋的生长。兴趣的培养,发现、探究、分享、交往的乐趣等,一切顺应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的事都能让孩子的生命焕发活力,拔节生长。而像豆豆妈妈这样的家长,却无视这些,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味地拔苗助长,着实可悲。
然而,一个成年人根深蒂固的成见难以一时转变,对我们的开导也需要一些时间消化。好在女儿还能天真活泼地跟老师和同伴,开启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但愿,她今后不要步哥哥的后尘。但是,有我们在,豆豆绝不会被带进小学化教育的浑水,我们会努力给孩子一个让“童真如花绽放”的育人环境。
临走前,我们还是叮嘱豆豆妈,不要再逼孩子超前学习小学知识,引导孩子做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事,比如绘画、手工、阅读、运动、玩耍等。豆豆妈妈含笑点头,向我们挥手送别。
现阶段,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脱贫解困,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化,思想是先导,封闭的思想打开了,阳光才能照进来,才会有行动上的落实,一切才能迎刃而解。
在返回的路上,我有点心事重重,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默然不语。黄老师指着路旁的某小区说:“看,我们暑假在这个小区门口贴过招生广告。”
一句话,一晃而过的一处景,把我的回忆拉回到那段开学前的艰苦时光。几个月前,我们刚接手现在的第七幼儿园,幼儿园刚民转公,加之园所不大,很多人不知道这一消息,为了扩大影响,我带着几个老师在附近的超市和小区贴招生广告。
那些日子的回忆有如一杯咖啡,有入口时的苦涩,也有苦过后夹着淡淡清甜的回味。
我想,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上公办园,享受优质幼教资源,也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而我和我的同事们,正是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的战士。
作为一名战士,我们临时受命,客服一切困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虽然经过多方努力,幼儿园有了一些质的变化,但我深知,在前行的路上,仍然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我们前行的脚步不能停。
因为,孩子的快乐童年,有温度的生命教育需要我们去守护!
作者:优师教研 高级教师,热爱读书和写作,借时光之笔,品似水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