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各种棘手的情况,需要老师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及因地而异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否则,不仅达不到老师们想要的结果,还有可能造成家长和教师的冲突。
最了解孩子的,往往是家长。在与家长的谈话中,老师多多聆听,一是可以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并结合自身的专业判断,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二是展现礼貌、专注的职业素养。
对家长诚实、守信,不胡乱隐瞒孩子在园的情况。不承诺做不到的事情,更不要大包大揽。
与家长沟通,贵在真诚,诚实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最好的选择。做事稳扎稳打,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这比好听的承诺更让家长觉得踏实。
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家长做出专业的判断和有参考性的意见,在获得家长认可的同时,也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面对家长的肯定,老师需要注意不要被溢美之词冲昏头脑,保持谦逊,不浮躁、不骄傲。
解析:老师使用绝对的否定语句,变相在说家长撒谎了,让家长感觉到老师的不信任,容易加重家长的不良情绪。
解析:老师不胡乱承诺是对的,但如果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老师也不要过于生硬地拒绝,以免给家长留下“这位老师很难沟通”的印象。
解析:老师直接地陈述孩子的缺点,往往会造成家长下不来台,为了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园所共同教育孩子,老师应以赞扬为主,委婉地指出缺点。
对策:老师应主动一些,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交谈的内容不要太死板,可以和家长先找找共同语言。
这类家长多以老年人为主,生怕孩子在园里吃不饱、受欺负。因此,帮助溺爱型家长建立科学育儿的观念很重要。老师可以向此类家长展示孩子的在园情况或饮食,多多沟通,先从家长最为担心的点出发。
老师应先询问孩子:“你觉得哪里不舒服?”“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孩子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产生抵触情绪;或因为身体不适未能明确表达,就用“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该自己的烦躁不安。
当老师排除以上两点情况后,可以与家长进行以下沟通:“孩子的情绪有一些波动,可以在家休息一天。但家里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还是让孩子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孩子有这种情绪的波动很正常,我们肯定孩子的感受,也要坚持原则。”
出现此类情况,老师应及时调解、明辨是非。孩子在“告状”时往往会站在有利于自己的角度,老师应引导家长先了解缘由再做出评判,避免家长教给孩子过于强硬的“反击”,以免养成暴力倾向性格。
老师可以以如下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孩子之间有摩擦和争执是正常的,我们已经及时做了调解,并安排两个孩子在游戏中增进感情。”
幼儿园中,孩子们吃的都是“大锅饭”,且口味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清淡为主,且为了孩子的膳食均衡,食谱内可能会出现一些孩子不爱吃的食物。而在家中,家长会以孩子的口味为主,因此孩子往往面对幼儿园的饭菜则会降低食欲。
如果孩子回家还喊饿,可以适当在睡前1小时,增加1次加餐。加餐的食物要有营养,比如牛奶、面包、少许的坚果(花生、核桃等)、水果等,避免给孩子一些太肥腻的食物或那些含盐含糖较多的零食。
情绪的波动会导致孩子出现着急上火的现象,机体的抵抗力也会相应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且幼儿园小朋友多,孩子每天至少要接触十几个小伙伴,很容易交叉感染。有时会出现“一人生病,全班倒下”的情况。
幼儿在园的所用物品每天我们都进行消毒并做到随时保洁;班级教师也对幼儿全面护理,并培养幼儿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孩子生病我们和您一样着急,但由于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弱,这是每个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家长工作更是一门精湛的学问,需要我们细细琢磨,用心品味,从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才能将这门学问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