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热忱依旧发光发热,值得一代代教育者学习借鉴。为了能让教师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光辉下自由呼吸,成为“生活教育”的引领者,“慧玩”课程的实践者, 值此第27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凤凰幼儿园第二分园的老师们共同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专业书籍书籍,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师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静心品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大家感悟分享思维碰撞,共同进步。
生活即教育,
教育亦生活。
我们是行者,
步履轻盈,
在教育的路上……
一、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教育学说体系的教育家。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被董必武誉为“当今一圣人”,他被宋庆龄赞为“万世师表”,他被美国知名学者戴维德·汉森列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
二、书籍领读活动
新的教育、活的教育、生活的教育,这些词都是反复出现在陶行知的文章中,这些词语之间有其必然的联系,但又都独立存在,老师们若能对这些词加以辨析,便可了解到陶行知教育的核心理念。大家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老师们分享。
三、感悟分享
活动开始后,老师们积极展示。吴老师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观察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活动,交流幼儿在语言区活动中如何运用“材料超市”开展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第一次游戏中:根据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让幼儿运用“材料超市”主动快乐学习。第二次游戏中,借鉴陶行知的“教育必须服务于生活,教育学生学会生活”教育观念,发现幼儿活动兴趣点,从而体现出幼儿生活经验在幼儿语言区游戏中的作用。在第三次游戏中:根据陶行知教育理论“教育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会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幼儿运用“材料超市”创造性地表演。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语言区活动是孩子自己的活动,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提供者,让我们成人对孩子多一点民主,多一点欣赏,对一点赞扬,让孩子们在自主教育、自主学习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于老师分享: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注意拥有“三心”,爱心、耐心、细心,拥有一颗爱心,爱幼儿,爱教育。把行知先生“爱”的思想融入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分享意识中,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潜心摸索的。我深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几次对话,几个故事,几个游戏就能达到效果的。我们作为教师应和家长共同协作,从小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孩子每日活动中引导教育,使孩子在反复的磨练中积累经验,健康快乐成长。
刘老师分享: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理念下,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通过《有趣的磁铁》活动实施,了解到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赵老师分享: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
童老师分享: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其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很简单——直观感受,即看到什么即是什么,所以幼儿的成长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关键,对于幼儿的生态教育来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它将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观念教育和意识教育。如:课程故事《种子奇遇记》中孩子们因为豆苗的抽芽长高而欣喜,也为豆苗的折断而惋惜,她们会积极找寻方法去拯救豆苗,去呵护豆苗的成长,借此机会我们也可以开展生态教育,让孩子爱护身边的一花一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感悟却很多,读书分享会结束后,老师们纷纷在学习群中分享读“陶著”感悟。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让我们一起天天学习,与书籍携手同行。
图片:杜彧书
撰稿:刘雨婷
审核:吴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