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的孩子真痛苦……
◆ ◆ ◆
竞争本身是个中性词,对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积极作用的就是良性竞争;使人变得自私、狭隘、妒忌、规避、退缩的就是恶性竞争。
孩子“输不起”就是恶性竞争的消极影响。
输不起的孩子常常是这样的:
●生气——拍球比赛中,小雪刚拍了两下,球跑了,她气得噘着嘴不拍了。小朋友帮她把球捡过来,她还是不拍,老师来劝也没用。真是稍微有点不顺心就生气。
●说谎——幼儿园美术课上明明的作品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跟妈妈说:“今天老师特别厉害地批评了我,让我坐在旮旯里。”于是妈妈常为此类谎话去和老师“沟通”,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
●攻击——幼儿园老师近来发现,美工活动时,每次做到一半,菲菲就会把小新的工具抢走。原来,小新的作品常常得到其他老师或家长的称赞,这使菲菲“醋意”大发,就搞起了小破坏。
●退缩——最近一段时间优优怎么都不想上幼儿园了,妈妈问她不说;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楚。后来,优优总算说出了心里话,她不想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是“画不好气球”。
●任性——妈妈觉得洋洋是个小“两面派”,在老师或比他大、比他厉害的孩子面前,总是低眉顺眼的。可是在家里,什么事都得顺着他,否则他就百般耍赖、撒泼,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输得起才赢得起……
◆ ◆ ◆
“输得起”意味着认输而不服输,并力争东山再起的良性竞争状态。带领孩子进入良性竞争需要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竞争素养。
● 看到他人的优点
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这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情商”培养。对于输不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熏陶。
家长、老师可以经常与孩子聊聊:“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他/她身上学到什么长处?”
● 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技能
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那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 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
和孩子下棋、打扑克、拍球时,别总是让孩子当胜利者。因为孩子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大人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孩子却把游戏当成“工作”一样对待。
成人要善于利用游戏让孩子知道有输有赢很正常,锻炼他承受 输局带来的心理压力。
● 合作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子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将是孩子善于竞争的坚实基础,过分争强好胜的孩子反而在人际关系上隐含很多问题。
● 鼓励孩子战胜自己
教育孩子不是把“挫败别人”当作目标,而是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今天的我要胜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胜过今天的我,这次的我比上次的我还棒,让孩子为不输给自己而努力。
分享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
1、点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账号】→点击关注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查找公众号→搜索“优师教研”→点击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杭州小荧星幼儿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