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学前教育
“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
2021
03·31
开题报告会
流云与落英相逐
花满簇
留香风上住
议程 |
|
开题报告
专家评议
专题培训
充满希望的春天,幼教人亦充满了奋斗的干劲。南山学前教育不断积蓄着力量,迸发着新的生命力。在春意最繁盛的时节,机关幼儿园和深圳市14所姐妹园已经准备好并肩起跑。慎思笃行,不断钻研,优化课程建构,促进保教质量提升,携手开启幼儿园新的美好光景。
评议专家
郑福明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副教授、副院长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家庭与儿童发展专业博士
刘华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幼教教研员
银艳琳
深圳市南山区教科院
教师研训部部长
参会人员
刘红丽园长
刘园长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项目研究重点难点、实施与评价方法、创新点、实施方案、预期成果七个方面进行了开题汇报。
幼儿园探究性活动课程并不需要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特定人群、特定内容,在动态发展中,我们寻求的是理念的落地路径,研究围绕开放性课程资源体系的构建,思考达成理想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看现场+听汇报
专家评议
银艳琳部长
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园所的梦想和目标,描绘着一份诗意的栖居。银部长对项目提出了三个感受:基于对关键词的咀嚼,拷问为什么是“探究性”——孩子的漫漫人生路,从零开始,从一张白纸开始,充满了对未知的“探”;“孵化模式”中“孵化”的理解,是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要一群人一起前进、进步;对儿童观的理解,我们需要蹲下去,既能看到表象,更要看见儿童的心理、思想品质,看见儿童的未来。探究,需要发现更多隐形的课程。从遥远的未来回溯现在的儿童,播下种子。
刘华老师
刘华老师聚焦微观,提出项目研究应强调探究部分,但幼儿园课程不能忽视非探究的部分。刘老师从课程内容选择和分类的角度,帮助我们进一步厘清研究阶段的具体任务,首先要研究可探究的问题,从孩子的自主活动中去发现;然后要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深度学习,拓展知识与能力。
教育部安吉游戏推广基地实验区、清远连州市学前教研员成素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安吉游戏的学习分享。
郑福明副教授
郑教授对项目研究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发深思。第一,是什么引发探究?第二,探究的意义在哪里?第三,作为教师如何支持孩子的探究?第四,完全放手的自主游戏是否有利于深入的探究?
刘红丽园长回应发言
刘园长说,项目研究的过程是艰难的,从聚焦科技教育研究,思索课程资源支持儿童的学习,到如今完整课程的建构,机关幼儿园经历了二十年的钻研和积淀。幼儿园课程可以统领,但“探究”不能涵盖所有。专业发展需要内心笃定,项目推进是抓手,探究是自然而然的方式。期望各参与园在研究过程中,走出一条课程迁移——重构——自我创生的路程。在跨区域、跨园际的合作中,共同促进质量提升。在省、市、区各级专家引领下,我们心有灯塔,向光而行。
颁发项目证书
项目参与园园长代表做表态性发言
幼儿园课程建构的理念与实践
郑福明教授以生动的图示和的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演示了如何推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课程建构。问题引导,画龙点睛,帮助大家明晰了幼儿园课程的四个基本特点:有目标无意识、有规律无模式、有活动无教材以及有评价无考核。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