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声”栏目
教育是一份充满活力、生命力与创造力的事业。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你也许会生气、沮丧,同时也可能收获感动、快乐……想必,每位教师都有满满的话想说。“教师心声”栏目,面向集团教师征集教育随笔,分享教师最动人的故事与最真实的感悟。
每年九月,幼儿园里都会上演分离焦虑的“催泪大戏”。本期“教师心声”栏目,聚焦“小班入园焦虑”,让我们透过教师教育随笔,看看教师们面对幼儿分离焦虑,是如何思考与行动的吧!
《分离焦虑的点滴》
欧雅婷
集团四幼(新蕾幼儿园)
2018年从师范学院毕业,学的是学前教育,大学听过幼儿的分离焦虑的课程,也听幼教前辈们说起过小班入园的战况。真正成为社会幼教人的三年却从未带过小班幼儿。
今年的九月份我终于迎来了这次向往又紧张的机会,我成为了小班老师中的一员,一个暑假怀揣着忐忑的心情,一遍遍地在心中布置着小班教室的环境,希望每一处环境都能对幼儿有益。也不断地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小小的又懵懂的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会想着如何让家长信任我们,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七月底的我们(班级三位教师)已经开始商量着购买布置环境的物资,开始着手班级幼儿的名单,主班更是开始一个个联系家长并且组建班级群。未雨绸缪总是让人心安。
想着能更好地让幼儿接受幼儿园,与我们建立信任关系。我们提前了四五天入园准备,为了消除教室的安全隐患,我们检查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在美化教室环境上,我们用蹲着的姿势去试着感知幼儿的视野是否舒适,班级老师相互的询问与反复尝试,连续忙碌了一个星期,终于将班级恍然一新,希望班级环境能给幼儿带来温馨轻松的氛围,从而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当然,我们知道环境只是减轻分离焦虑的一小点,真正能缓解分离焦虑的还是幼儿、老师、家长三者的关系。
开学前的家长见面会和新生见面会是幼儿、家长与我们的第一次见面,这次见面时间很短,但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让幼儿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喜爱以及幼儿园里的有趣,让家长了解老师的专业以及对幼儿行业的热爱。见面会结束后,我们便进行了一次班级会议,不断回忆着新生的面孔与姓名,有效率地将班级大部分幼儿的姓名与模样记住了。这一次的效率,让我们颇有成就感,离缓解幼儿和家长分离焦虑又近了一步。
开学第一周是园内半日生活,因为班主任与家长的提前沟通,家长们也非常信任地将幼儿交于了老师,大部分幼儿在老师引导下能进入教室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开始进行游戏,少数幼儿会因为与家人分离而哭喊着找家人。针对第一天的状况,我们也进行了班级一日总结会议,会议后主班会与每一位幼儿的家长进行细致沟通,并且会将进餐、游戏、户外等活动照片或视频记录给家长观看。也会对班级状况进行分析并调整,将少数分离焦虑严重的幼儿集中在一起,请一名老师负责这些幼儿,并提前与其家人进行沟通。开学第一周过去后开始了第二周的全天适应阶段,幼儿们的焦虑重点是离开家人时间很长,还要在幼儿园进行午睡,家长们的焦虑重点则是幼儿的午睡情况。为此老师提前让家长在暑假就让幼儿养成午睡习惯,并且提前告知幼儿幼儿园要进行午睡,老师也将睡室布置得很温馨。在第一天午睡,老师将每一位幼儿的午睡状况告知了每一位家长,减轻了家长们的焦虑,这一周的午睡期间,班级所有老师都在睡室,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幼儿的午睡情况。值得欣慰的是班级所有幼儿在午睡期间都能睡着,并且入睡相对较快。这一周还有很多幼儿会问老师“什么时候回家”。到了第三周来问老师“什么时候回家”的幼儿已经减少了很多,但依旧会有个别幼儿在老师引导下也不参与游戏,只是一个人默默观察或者一个人抱着水壶关注哭着喊妈妈。这种情况下,会有一个老师时刻关注并观察着他们。在第四周发现个别幼儿依旧存在引导下不参与游戏,我们开始与家长联系并进行了家访。等到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时,幼儿开始主动参与游戏,并开始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会来拥抱我们、会因为我们备课而询问我们去哪了、会开始说老师我想你了等等。
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幼儿的分离焦虑已经明显消退。分离焦虑不仅仅是幼儿的还有家长的,所以作为幼教人要试着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专业性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当然,幼儿与家长分离焦虑是需要老师团队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才能更有效率地消退,不是一个你我他就能解决的,班级老师相互的理解与支持是一个班级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之后的小班生活,我们会有怎样精彩又美丽的故事呢?带着未雨绸缪的勤勉和相互扶持的团结,我们再接再厉希望能让幼儿逐渐喜欢上幼儿园并且享受园所生活。
– End –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编辑|陈静珊
审核|凌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