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推进落实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开展宝安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的通知》,发挥优秀家庭教育的榜样示范作用,宝安幼教集团于10月下旬开展了“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初赛活动。经过园内遴选、专家评审环节,最终评选出了24篇优秀案例。
“家庭教育”栏目将对获奖文章进行系列推送,重在分享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或遇到的困惑,“双减”政策下家庭生活的变化与思考,再现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细节与感悟……
《心向阳光,做晴空一羽》
王 韫
宝安区机关第二幼儿园曦城分园
这是一个年轻妈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故事。意识到陪伴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作出改变的第一步。我用亲身的经历体会到:千万不要等待,不要等待孩子孤独地长大后才发觉是自己的忽视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对待孩子一定要永远及时了解、永远适时关怀,永远因势利导。
一、缺乏远见,铩羽而归
除了马小兜的妈妈,我还有很多标签。比如:90后、小镇青年、工科博士、留学回国人员、深圳小学科学老师等等。然而将这些看似诸多光环的标签放在疫情、内卷、和“双减”的背景下,却有着几分艰辛。
故事要从马小兜出生那年说起,2017年,我有幸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去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联合培养,而那时候的马小兜只有四个月大。权衡再三我决定奔赴心中的科研圣地,留她在老家托付于爷爷奶奶照料。她大概是我认识的年纪最小的留守儿童了,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意识到这个决定带来的巨大后果。
在国外的学习研究生活尽管很忙碌,但内心的牵挂和思念始终无法消退,能做的只有拼命买奶粉、衣服、日用品寄回家。两年期间,我会在假期回来半个月探亲,然而就马小兜的表现来看,我已经和家中来的客人相差无几,不同的只是拥有妈妈这个称呼罢了。两年后留学归来的我与马小兜相处之后发现,她的记忆力、专注力和智力都与同龄人相当,但糟糕的是我的女儿不仅没有妈妈的概念、亲子关系疏远,还有潜意识里面的缺乏安全感、性格上也表现出在外退缩和在家攻击性强等等,交际能力也不能达到同龄幼儿的平均水平。在痛苦、失望、内疚等等情绪之外,我意识到,振作起来改善马小兜的母爱缺失刻不容缓,这将是一个比博士课题还复杂、艰巨的长期任务。
二、苦苦蛰伏,破土而出
回国之后我几乎暂停了所有的工作,马小兜入园前的暑假两个月,把她从老家接回到深圳,我每天都会出现在她目之所及的地方。白天一起看绘本,一起到海边玩耍,一起在楼下的滑梯游戏。晚上她只希望奶奶在她睡觉的床上陪她,那么我就在一旁打地铺。为了引导她主动社交,小区所有的同龄小朋友我都去主动认识;为了减少她的分离焦虑和陌生感,我经常带着一群孩子做游戏;为了掌握母爱的度、不溺爱也不专制,我见缝插针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的书,《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教育心理学》、《艾弥儿》、《斯托夫人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正面管教》等等。
此时的我对马小兜和儿童教育越了解,就越感到焦虑。原来,越是儿童早期的陪伴缺失或者忽视,越需要更大的努力去弥补,这种努力有可能需要持续一年、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但是好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马小兜在小区交到了朋友,上幼儿园小班虽然哭了一个月,也慢慢适应了,遇到困难开始能想到寻求妈妈的帮助……
三、拥抱生活,沐浴阳光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老师,我们肩上都有不可推卸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重任。
在养育马小兜的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一个儿童早期的教育,对他今后的人生来讲,无比关键,我要投身到教育一线去。于是我选择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与此同时,马小兜转学到宝安区机关二幼曦城幼儿园。我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她作为一名转园小朋友,踏上了新的人生阶段。开学两个月,我已经开始无比庆幸自己的这两个选择。教师的工作给了我更多了解孩子,走入孩子内心的机会,我也有机会把这些年接触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视野带给深圳的青少年们。新幼儿园的老师十分注重跟家长沟通交流,而马小兜也在幼儿园老师的精心照料和培养下,变得越发的开朗和自信。她开始喜欢回家分享在幼儿园的事情,再也不为在幼儿园午睡感到焦虑,言语中都是幼儿园小朋友如何互相帮助的、还说老师如何温柔负责,经常教育我们说“我不希望看到有小朋友欺负别的小朋友”……这些成长都是肉眼可见的。
“双减”对老师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开学后我的工作很忙,回到家要备课练板书到很晚。但在练习板书的过程中,马小兜会好奇地凑过来,饶有趣味地学习板书上的古诗。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工作。令人欢欣鼓舞的是,我所认识的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在日复一日的砥砺前行中沐浴着时代的阳光,拥抱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家庭教育和家校合力,让阳光照进每一个家庭,更照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戮力同心,未来可期!
– End –
编辑|陈静珊
审核|凌晓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