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
快乐
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虽然改变了孩子们原有的新年计划,取消了外出探亲、旅行和聚餐等环节,但却为孩子和爸爸妈妈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窝”在家里,放慢节奏,彼此陪伴享受家人团圆的机会,让“春节”的年味儿持续升级。
一号美食: 枣花馍
“枣花馍”是一种传统民俗小吃。主要材料有小麦面粉,辅料有枣,是流传于黄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春节习俗,制作艺术堪称绝美。一块面团到了妈妈的手里,几下子就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不忍下咽。
我们孩子也很棒,学着大人的样子,做得有模有样。精妙的手法,美好的寓意,都表达着人们对新年到来的祝福与憧憬!
二号美食:肉丸子
“肉丸子”泛指以切碎了的肉类为主而做成的球形食品,通常由薄皮包裹肉质馅料通过蒸煮烹制而成,通过薄皮包裹,更好锁住肉质营养和美味,让肉质更加鲜嫩可口。
肉丸在全国各地均有,而且做法不一。它包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着团团圆圆。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做肉丸子,虽然做得不太好看,但是内心还是充实、快乐的,味道也还不错呢。
三号美食:炸排叉
“炸排叉”是传统面食,老北京特色,简单易做的节年小食,家人下酒之用再合适不过了。除了初嚼时的脆感之外,留下的还有满口的酥香。
湖北地区民间也有在春节期间制作该点心的传统,但一般称呼“翻角”、“翻饺”、“翻果”,即用制作过程中面皮“翻转”的动作取名。其中“翻角”多是指制作该点心的面皮,经常使用擀制水饺面皮的“边角料”而来的,形象生动不已。
四号美食:炸麻花
“过年不吃炸麻花,这年就等于白过了”。儿时的记忆就是每逢过年,奶奶开油锅炸麻花,从里到外都透着浓浓的年味。
炸麻花的工序很繁杂,但却是迎接春节最热闹的一天。准备好面粉、黄油、糖、牛奶、蜂蜜、酵母粉,孩子和大人们一起将柔软、筋道的面团揉成“二股筋”的麻花,最后做成香香脆脆的麻花。它寓意着希望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人丁兴旺,团圆吉祥!
五号美食:肉肠
在内蒙古,每到过年,等到外出工作的儿女们都回到家,就开始杀猪,制作猪血肠、和猪肉、猪肝、杀猪菜等美食。
肉肠这道菜是我们家族流传了100多年的年俗了,在我爷爷的小时候就吃,再往前我就不知道啦。好吃的肉肠,快来品尝一下吧!
六号美食:饺子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吃饺子是北方过年一个非常流行的习俗,不光是春节,饺子也是很多重要节日的必备主食。
家庭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