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芦丁鸡
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老师要和孩子们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趣?缘起
幼儿园来了一群芦丁鸡,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每天形成了“蹲鸡“”模式。“小鸡是怎么来的”“小鸡吃什么”“蛋宝宝什么时候破壳”等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开展了你好!芦丁鸡主题课程。于是,一场关于情感和生命的探索之旅开启了,有关“它”和“他们”的故事,正在发生……
趣?审议
在主题脉络预设过程中,通过“聚焦幼儿”“聚焦园本”“聚焦资源”“聚焦核心经验”四条途径来链接《指南》,挖掘主题的核心价值,通过谈话、观察、实践等形式,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感表达出发。
趣?目标
1.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体能活动。
2.运用多种形式自主分享表达对芦丁鸡的了解和关爱,萌发探索动物的兴趣。
3.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幼儿通过通力协作共同照顾芦丁鸡,懂得合作的意义。
4.幼儿乐于观察,比较,发现芦丁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芦丁鸡的欲望,感知生命的奇妙。
趣?思路
趣?探究
尧尧:“它们好小啊!”
嘉腾:“是鹌鹑蛋?”
诺诺:“不对,是芦丁鸡蛋,他颜色是白的。”
冉冉:“这些蛋能孵出芦丁鸡吗?”
宝贝们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为了全面地了解这些小小的蛋,孩子们决定展开调查。
我们一起观看了有关芦丁鸡蛋的视频、图片,亲手触摸了芦丁鸡蛋。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芦丁鸡蛋同样拥有着蛋黄、蛋清和蛋壳,芦丁鸡蛋比其他鸡蛋都小,纯白色,没有花纹,而且非常轻盈。
在持续的调查中,孩子们了解到芦丁鸡每天都会产下小鸡蛋。起初,他们天真地以为芦丁鸡会像母鸡那样自己孵蛋,但是,通过观看视频发现,芦丁鸡并不会自己孵蛋,而且在受到惊吓时甚至还会啄破自己的蛋。
孩子们感到既惊讶又担忧,“我们能不能帮帮芦丁鸡妈妈,让这颗蛋成功孵出小鸡来呢?”带着这份关爱与责任感,他们开始探讨人工孵化的可能性,希望能够帮助芦丁鸡完成这一自然的繁衍过程。于是小一班的小朋友们带着疑问,和芦丁鸡开启了一场有趣的探秘之旅……
宝贝们和家长一起调查了芦丁鸡蛋宝宝孵化的小知识,并将搜集到的小知识画了下来,有的小朋友画了孵化器、保温箱、温度计、湿度仪,爸爸妈妈用文字在图画旁边配合补充……
通过调查与讨论,孵化芦丁鸡宝宝需要做些什么呢?
1.做标记——给蛋宝宝标上序号和日期。
2.保持温度——保证孵化器温度在37.8℃左右,尽量避免打开孵化器。
3.翻蛋——每天给蛋宝宝翻身,让它受热更均匀。
4.保持湿度——调控并保持孵蛋器的湿度。
在孵化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呢?孩子们经过调查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孵化箱、芦丁鸡蛋、手电筒、喷水壶。
这个孵化器上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孵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呢?
它长的像一个锅盖!
小灯泡标志是不是告诉我们可以用它来照蛋?
“我和爸爸上网调查了解到,这个孵化器可以模拟蛋宝宝 在母鸡妈妈怀里的温度,温度必须保持在36°C-38°C,而且我们记得要每天去翻蛋。”
经过讨论,由小组对未出世的芦丁鸡进行照顾,并观察、记录!老师、孩子们都在紧张和期待中观察着、等待着……
鸡蛋认养仪式开始!
说做就做,准备好种蛋。我们在班级举行了鸡蛋认养仪式。
小朋友们亲手将自己的种蛋放进温暖的孵化器中,茗泽说:“孵化的时候,要往鸡蛋上喷水,小鸡才能出来。”原来,是要保持蛋壳表面的湿度,这样小鸡才能顺利啄壳。
随着孵蛋的天数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担心也随之而来: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时候会破壳呢?里面真的有芦丁鸡吗?我们怎么知道呢?于是我们开展了一节科学活动《蛋宝宝成长记》,带领着孩子们去了解蛋宝宝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小鸡宝宝的。
芦丁鸡的孵化周期大约为18天
给蛋宝宝们“产检”
放入孵化箱的蛋宝宝成了孩子们每天关心的事情,孩子们总是利用区域游戏时间或午餐后的时间来看一看蛋宝宝,观察蛋宝宝的内部变化,定期为蛋宝宝翻个身。
芦丁鸡宝宝已经在鸡蛋里孵化了7天了还没有动静,想办法看看芦丁鸡蛋里面的变化!我们开始给蛋宝宝产检啦——也就是照蛋。
“嘘!小声一点儿,我在照蛋呢!别吵到蛋宝宝。
我看到了鸡蛋里边有个黑黑的小点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照蛋后,孩子们发现即使是受精蛋,也有可能孵化不出芦丁鸡,可见一个生命孕育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它会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所以一个生命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爱护。
生命降临的喜悦
小朋友们围着芦丁鸡观看,一边看一边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妞妞:嗨!芦丁鸡
雨宸:叽叽叽叽,好可爱呀!
小雨:它的尾巴好短呀!
谦谦:别碰它,它好像很害怕!
虽然孩子们因为放假错过了芦丁鸡出壳的全过程,但是我们通过录下视频,孩子在家观看这一见证生命奇迹诞生的时刻。
取名记
“刚出生的两只芦丁鸡,长得好像呀,我有点分不清楚。” “我们一直都叫它芦丁鸡,好像不是很好听,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要不,我们也帮它们取个名字吧。”
这一想法得到了好多小朋友的支持,就这样,给芦丁鸡取名字的活动就开始了。通过讨论我们产生了多个名字:小可爱、小闪电、小爱心、小云朵等等,大家用小红花投票决定,最终这两只芦丁鸡分别叫“小可爱”“小爱心”。
我是小小饲养员
大家记录着孵化倒计时,孵化第15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有2只芦丁鸡宝宝破壳而出了。
芦丁鸡住哪里?
越来越多鸡宝宝出生,之前的“家”变挤了,孩子们开始筹备鸡宝宝的新家。刚出生的芦丁鸡抗冻能力很弱,需要做一个温暖、漂亮的小家。
我们的准备
虽然孩子们经常光顾芦丁鸡的小窝,但大家并不熟悉芦丁鸡的习性与饲养方法,于是我们展开了一次“芦丁鸡饲养攻略”大调查。
“老师,每天照顾芦丁鸡的小朋友太多了,好挤啊!”
“而且很吵,芦丁鸡宝宝要害怕的。”
“大家都想照顾芦丁鸡怎么办?”
“请值日生照顾鸡宝宝就可以了。”
安排值日生是个好办法!于是我们一起设计了这份爱护芦丁鸡的记录表~
照顾芦丁鸡需要做什么事情呢?我们要每天给它喂食、换水,房子脏了我们还要清理小鸡的房子……
给小鸡喂食
给小鸡清理房子
在孩子们的悉心照顾下,芦丁鸡在家里蹦蹦哒哒地活动着。
小鸡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在孩子们的精心照顾下,小鸡宝宝的变化吧!
我和小鸡的故事
小鸡们已经开心的在幼儿园,在小一班生活了很长时间,除了照顾它们,小朋友们还进行了很多和小鸡相关的有趣的活动,一起来瞧一瞧吧!!
我和小鸡合个影
赶小鸡
小鸡不听话,偷偷地离开鸡窝,让可爱的小宝贝们赶它回家吧!
送蛋宝宝回家
小小一只蛋,拥有很多属性,而我们最熟知的就是易碎,就像是一个需要被呵护的小宝宝宝。宝贝们化身“蛋爸蛋妈”,耐心而负责的送蛋宝宝回家!
小鸡吃虫
你想和小鸡玩什么游戏?快来看看我和小伙伴在玩什么游戏?
亲子制作坊
和孩子们一起来做可爱快乐的小鸡,简单又有趣,探索小鸡的秘密!
趣?收获
芦丁鸡的到来,为孩子们的活动增添了色彩,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记录、实践、学习,对芦丁鸡有了很多的认识,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有了明显的提高。
活动中,孩子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着未知的答案。在激烈的讨论声中,孩子们学习着倾听别人讲话,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张张记录表里,承载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一次次的动手操作,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体验到活动的意义。在照顾芦丁鸡,为芦丁鸡准备各种工具、食物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关心、照顾别人,萌发了对芦丁鸡的关爱之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幼儿的好奇和好问,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饲养的核心是让幼儿发现问题,获得关于动物各种问题的新经验。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在幼儿一对一倾听、小组和集体讨论的形式下,幼儿随时可画、可说,大胆的表达、表征,主动建构了对芦丁鸡的认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塑造其健康的人格,这些品质和能力将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趣?评价
课程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次主题活动是师幼一起经历的真实探究活动。在孵化芦丁鸡的过程中,小朋友学会了照顾小鸡的方法,了解了小鸡的孵化过程及生活习。我们的观察远没有幼儿细致,我们也是借助幼儿的观察去了解他们的游戏,了解他们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总是充满奇妙的色彩,孩子们不仅体验了与小动物相处的乐趣,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芦丁鸡的喜好、怎么饲养、饲养的注意事项等,获得了新的知识。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满足了好奇心。
随着芦丁鸡宝宝们的破壳而出,孩子们见证了蛋宝宝的孵化全过程。惊奇的目光,可爱的表情,真正体现了生命与生命的对接,生命与爱相连的顽强奇迹。孩子们为芦丁鸡的坚强出壳而欢呼,“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不断生根、发芽,我们的探索还将继续……
图文|聂 冰
审核|田亚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商州区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