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间老东山口茶楼要开张了。”
“我也听说茶楼的点心款式多,还有各式老火靓汤。”
“咦,那边好热闹。”
“我们过去看看。”
……
这里,锣鼓喧天,醒狮迎门。原来是中班级美术展览——“东山口茶楼”开幕。园长、老师孩子们一起剪彩,“东山口茶楼”正式“营业”!开张大吉!
走进茶楼,各式粤式点心摆满桌,干蒸烧卖、叉烧包、猪仔包、虾饺、蛋挞……款款经典的粤式点心,让人垂涎欲滴。这是中一班孩子制作的“蒸蒸日上”。蒸蒸日上,在粤语里有着祝愿生活、学习、工作越来越好的寓意。
继续往前。这里有琳琅满目的煲汤料,各款老火汤。胡萝卜玉米排骨汤、章鱼莲藕汤、花生眉豆煲鸡爪、五指毛桃煲鸡、红枣虫草花炖鸡……浓浓的“广府味”扑面而至。这就是中二班孩子制作的“今日靓汤”。几乎每位广府人都有妈妈叫回家喝汤的记忆。老火汤、粤式点心,都是广府美食的经典名片。
“得闲饮茶”,是老广街坊常挂嘴边的一句话。“饮茶”文化深入老广每一天的生活。中三班孩子用陶泥制作各种茶具,用创意来体味老广的饮茶文化。各款茶具稚拙可爱,充满了灵性和生动,让人忍不住驻足细赏。
“饮茶”,在广府人的日常中有两种涵义,一种就是喝茶,另一种是到茶楼去喝茶吃点心。广府人真的很喜欢“饮茶”,早茶、午茶、晚茶都有,一般都是一家老少,休闲聚会。中四班孩子通过勾勒、墨染,创作出作品“一盅两件”,把“老少欢聚一堂”、“闲话家常”的画面感完全展示了出来。
如此热闹,东山李大少也被吸引过来。慢慢地看展览、品茶,似乎时光也在倒流。
时光倒流,回到刚开学不久的9月份。
“老师,你看!哥哥姐姐在做点心。”
“老师,我也去过喝茶。我最喜欢吃蛋挞。”
小机灵们怎么这么清楚点心的样式呢?
原来,大家伙早通过幼儿园的大屏幕,欣赏了大班哥哥姐姐去喝茶的视频。
目光拉回来,
跟随着孩子的脚步,我们继续探索“东山口茶楼”的美妙。
“老师,我做的猪仔包是不是很可爱?”
“这是我做的干蒸。上面红红的是蟹子。哎呀,这蟹子太大了,我再把它做小一点。”
“我最喜欢吃凤爪。我哥哥在家也教我做凤爪。”
“老师,我最喜欢红枣枸杞虫草花煲鸡。我能把它画出来。”
“好啊。这样,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汤谱了。”
“我要煲鸡汤。这个是我做的小鸡。我给小鸡加了翅膀。”
“我喜欢喝红萝卜排骨汤。我会用轻粘土做红萝卜。老师,你可以帮我做两块排骨吗?”
……
“我们在家也喝茶。我爸爸喜欢喝普洱茶,我妈妈喜欢喝红茶,我喜欢喝菊花茶。我们家还有冲功夫茶的茶壶。”
“老师,你看我的茶壶漂不漂亮?”
“我要做三个杯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喝茶。”
“我能用盘泥条的方法来做杯子。”
“老师,我要做方形的茶壶。我把泥条拼起来变成泥板,把四块泥板围起来,就做成一个方形的茶壶了。”
“老师,我很喜欢喝茶。每次喝茶我就会吃很多点心,那些点心都可好吃了。”
“我去过喝茶,和舅舅、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起去的。”
“喝茶的时候,我爸爸会和同事一起聊天。”
在进行了大量的作品创作后,孩子一起动手参与布展,亲手制作邀请函,把邀请函派送到各位园长、老师和孩子手中,邀请大家来参观我们的美术展。
这一天,展览终于正式开幕。
从孩子们别出心裁的的点心到质朴拙稚的茶具,从招牌的一盅两件到地道的老火靓汤,不同的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阐释对文化的理解,传统文化和制作工艺,都正在这里获得了“新生”。我们仿佛也回归到那种闲适的传统生活,演绎幼儿园里不同的烟火气。
观展时在这驻足停留,仔细观察,细细品味之中,孩子在具象和抽象之间自由往来,进入了广府人的艺术世界。在老师的解说下,去了解这背后的故事,对广府文化的理解更深刻、更直观。
这就是孩子和老师一起参与建造,并且可以不断在体验中内化的艺术展览。孩子的每一件作品,在这里都是“珍宝”,在重构和组合之后,便完美地浸润在幼儿园环境之中,生动诠释着广府文化之美和儿童之美。
这就是我们属于孩子的新奇有趣的课程资源,琳琅多姿的广府街坊生活被孩子用独特的方式“复刻”到了幼儿园,把我们带入那个质朴的年华,在特别的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今后,我们幼儿园还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展览,最重要的它们都是基于儿童视角的展览,以儿童视角呈现传统文化之美。
撰稿:邓爱华老师
审稿:庞艳洁老师
郭智灵老师
编辑:李 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