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情
九月,一起成长
9月,童心家园小班的孩子们离开了熟悉舒适的家庭,走进了幼儿园,这份挑战便是他们在童心家园收获的第一份成长的礼物。
9月,童心家园的小班家长们放心的把孩子交到我们手里,让孩子开心的和老师在一起,这样的信任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份特别的职业礼物。
两份礼物都源于老师与孩子们的“共情”!
与
孩
子
“共情”
对于小班孩子的入园适应活动,其实老师们是很多经验与策略的,同时我们在尝试着从孩子的视角来面对这项工作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这学期我们在思考一个新问题:
怎样能让我们拥有真正贴近儿童的儿童视角呢?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想,可不可以和孩子的情感体验进行连接,与他们“共情”呢?于是我们和小班老师们做了访谈:“当你面对环境的改变时,会有什么的感受呢?”
我是一名刚刚加入童心家园的新老师,第一次来童心家园我也会有些紧张 。在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心里都会有咚咚咚打鼓的感觉。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新到一个地方时我也会有些拘束,不太愿意主动与别人交流。
我毕业就来到了童心家园,刚工作的时候,在新的环境中我是非常害怕的,连话都不敢说。
老师们真实表达了自己也有过的那段经历,大家的感受与状态虽不尽相同,但一样的是内心都在起着波澜。带着历历在目的经历,与孩子共情中,老师们好像能真的站在小班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现在的行为表现了。
共情中不仅有了更多的接纳,还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共情体验继续蔓延,我们又对老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你希望新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我希望新环境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这样我会很高兴。
我希望能经常会有好玩儿的事或者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跟大家认识,尽快的融入进集体来。
我希望周围的人都能对我热情,对我好,这样我会觉得特别舒服。
老师们在与孩子对相同的生活经历与内心感受共情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别样的儿童视角,借助这样“共情”的体验,再来面对新生适应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童心家园变身游乐场
I was with
my teacher
“共情”中老师们说新环境如果能让我觉得有意思,能做喜欢的事儿,充满乐趣,我就能忘掉焦虑,更快的适应了。
我们想,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才是他们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喜欢的,充满乐趣的呢?
玩
玩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就喜欢玩,愿意玩,也会玩,如果童心家园成为他们能玩起来的乐园,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呢?就这样,老师们一起把童心家园变身为了游乐场。
积木搬到户外,变成了大型露天创意天地!
长廊有种种挑战变成了探秘乐园。
沙池中多了个娃娃家,变成了海边小镇。
彩色大战让海洋池变身为欢乐战场。
毛绒玩具变成了毛绒广场。
在一个月的体验中,孩子们对童心家园的游乐场感觉如何呢?
我们打赢了,哈哈,这个海洋球大战真好玩。
脚踩在沙子里凉凉的,软软的可真舒服啊!
看这个大熊猫抱上软软的,我好喜欢它呀!
孩子是真心喜欢玩的,童心家园游乐场让他们在各种有意思的玩的体验中,忘记了焦虑,忽略了失落,主动推开了不适应,逐渐在感受着新环境的种种快乐与美好,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主动接纳着他们的童心家园。
爱就在身边
老师们刚刚也说,到了新环境希望能跟同事友好,孩子们会不会也这样想呢?他们刚刚离开家,在家时跟亲人都会有一些亲密的接触,到幼儿园也需要有爱的延续,希望老师像亲人一样的关爱。
★★★★
?????
为什么要微笑?
曾经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多孩子都表示喜欢爱笑的老师。当然,他们也喜欢爱笑的同伴,微笑真的是有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它能传递温暖,也能够传递彼此的快乐。所以童心家园的小班老师们,每天都会把孩子们喜欢的微笑带给他们。
那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每一次跟孩子交流的时候都面带微笑;在早上来园的时候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当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可以摸一摸他的头,摸一摸他的脸。这样会让孩子在幼儿园也能够感受到像亲人一样的温暖。
孩子们更加的信任和愿意亲近老师了,同时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微笑是可以传递的,在老师们的微笑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感觉到与老师的距离缩短了。
★★★★
?????
孩子们在家里都是小宝贝,都会有家人的拥抱和爱抚等亲密的肢体接触。在幼儿园里我们依然希望孩子在这里延续这种体验。
我们发现孩子会主动的挨在老师的身边,抱抱老师,还有的孩子会说“我就想念着老师。”我们总能看到老师的身边会围着很多的孩子。
看似简单的肢体语言,其实是孩子特别的需要,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度。
★★★★
?????
在这里老师们都会蹲下来跟孩子们聊聊天,说说话,一起游戏。虽然他们的表达不是那么的清晰,但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发现慢慢地孩子从只对我们说“什么时候回家”“我想妈妈了”这样的话,变成了更多、更丰富的话题,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我们。
其实我们跟孩子对话也是他们的一种需要,当需要被满足时,他们能更主动的跟我们一起交流,感觉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近了。
让一天变短的小心思
据多年的经验统计,新小班小朋友最爱问老师的问题排行前三名的是: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什么时候回家啊?”
请输入标题 g
请输入标题 a
“怎么还不到晚上吃饭啊?”
请输入标题 g
请输入标题 a
“我妈妈怎么还不来啊?”
请输入标题 g
请输入标题 a
孩子为什么总爱问这样的问题呢?小班老师聚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是他们没有适应幼儿园吗?
应该不是,幼儿园的各个活动他们都是积极参与的。
是他们不喜欢这里吗?
也应该不是,一天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很开心的 事……
到底为什么呢?
老师们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觉得幼儿园一天太长了。
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与感受我们也非常理解,但幼儿园生活的时间就是这样,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的是,怎样能让孩子感觉一天时间并不长呢?老师再次结合自己的生活开始共情。
小雅老师:“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好像一下子时间就过去了。”
高老师:“我带我的孩子去看童话剧的时候,她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总会觉得还没有看够就结束了。”
小雪老师:“我在做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会特别投入,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的快。”
在老师们的情感体验中,有感兴趣的事能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感觉时间就很快了,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就有了童心电影院、童心剧场、童心故事汇等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童心电影院
在征集了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画片后,孩子独立来园的一天下午起床之后,为他们播放一场小电影。电影院的活动将会在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中每周与孩子们见一次面。看到孩子们专注的样子,就说明了一切。
在童心电影院孩子们看到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我们听到孩子们说,时间过得好快呀!我们还想再看一个电影。
童心剧场时间
除了我们看的电影,孩子们也很喜欢听故事的,当然他们更喜欢能够动起来的故事,老师们也精心排练了童话剧,老师夸张的表演,精心的准备,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们的神奇!老师也会和孩子们进行互动,把他们带入到了童话王国。
老师们精彩的童话剧让孩子们笑声不断,不仅喜欢表演剧目,还对各种道具和服装充满了好奇,演出后很多孩子们都跑到小猫身边摸小猫的尾巴,看看水桶里的小鱼。
大班的哥哥姐姐听说小班新入园的弟弟妹妹有哭的,还有想妈妈的,就主动提出要陪他们一起玩儿,还给讲了好听的故事。有了哥哥姐姐跟我们一起游戏,好开心呀!
对于小班新生入园我们知道他们会有一些分离焦虑,之前我们也运用了很多策略和方法,但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总感觉有一些“缺失”。在这次尝试中,我们和孩子体验“共情”,虽然我们的年龄不同,但是我们面对新环境的感受和需要是相同的。相同的经历、感受、需求让我们和孩子们建立起联系,在“共情”的过程中我们给孩子更多的包容、理解和接纳,使孩子们顺利的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童心家园我的家
在每一次体验中我们都看到了不一样的孩子,看到了每一个孩子,在这里我们还看到……
看看我是不是很厉害!
我是小医生快来找我看病吧!
灿烂的微笑
幼儿园有好多好看的假发!
我的头上长青草了!
和同伴的友好
我们一起合作吧!
你看我像青蛙吗?
娃娃家的生日会,大家一起很开心!
我们一起搭高吧!
捉泥鳅真好玩儿!
吃完饭是不是就可以回家。
我想回家,让我静静。
有些小忧伤
我很伤心,我想妈妈了。
我给妈妈打个电话吧。
跷跷板真好玩。
我和手偶做游戏。
专注的神情
两只螳螂一样吗?
拼插玩具真好玩。
在这里,老师从孩子们的每一种表情和状态,能够感受到他们在逐渐的喜欢上这里,爱上了童心家园,我们看到了灿烂的笑容、和同伴的友好、小小的忧伤及专注的神情。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试着和孩子们共情,充分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在入园初期的情绪和感受,让孩子的情感得到认同,从而把新生入园适应变成了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与连接。共情的体验,让我们在新生入园适应工作中,慢慢从儿童的视角体会到孩子们真正的需要,并给予支持。共情让我们玩在一起,心在一起!“共情”九月,一起成长!
编辑:许萌老师、柴赛飞老师、高雪飞老师
素材整理:全体小班老师
摄影:小幼师
设计:宋蕾老师、周雯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