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12月11日,机关二幼班级教师的练兵活动继续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今天参加练兵的是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教师豆玉梅老师和刘珊老师。 美术活动“藏在哪里了” 12.11 刘珊 刘珊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个美术活动“藏在哪里”。活动开始后她先出示了“海底世界”的范画,将幼儿带入情境,并让幼儿在范画中寻找藏起来了的小鱼。接着,刘珊老师通过示范找出范画中的小鱼,并引导小朋友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原来小鱼藏在这些魔法线里。接着教师画出扁扁的鱼;圆圆的鱼;三角形的鱼;方形的鱼让小朋友一起来找,最后,老师讲准备好的材料交给幼儿,引导幼儿一起来把魔法线变成小鱼,并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参加海底舞会。整个活动流程清晰流畅,幼儿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也很高。 活动结束后,由郑梅园长牵头教育组主任及骨干教师到培训室进行研讨。《园本情感课程素材性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是我园当前在研的市级课题,课题主要是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从资源需求分析到实践研究资源到筛选完善资源到课程观测优化最后到资源管理共享并且以循环往复的方式进行,正因为我们的课题价值在于优化教师的常态化活动因此日常练兵活动中我们也高度重视课程活动中的素材性资源的开发。 研讨中,老师们从分析“这次活动想发展幼儿什么能力”到分析课程的目标定位再细化到本次活动中素材性资源的运用情况。研讨的问题包括:这次活动是否处于高控状态?范画的大小是否恰当?范画的美感达到什么水平?范画和其中的小鱼是否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等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聚焦研讨,我们从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分析素材性资源为抓手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再一次优化。 豆玉梅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同样是一次美术活动,活动名称为“下雪了“。豆豆老师首先让幼儿观看了PPT,欣赏雪中世界的景色,一句“小朋友们喜不喜欢下雪”激发幼儿兴趣,既而引出运用漏勺洒面粉的方式来表现下雪的场景。豆豆老师先进行亲身示范再请幼儿进行尝试。接着,豆豆老师用积塑玩具搭建“小天地”并把面粉洒在拼图上,再把玩具一走,一副漂亮的黑白作品立即点燃了在场的幼儿,孩子们都争前恐后的想自己也来尝试,于是豆豆老师把舞台让给小朋友们,并进行巡回指导。 在研讨中,众多教师仍然不约而同的把焦点聚集到素材性资源的选择与运用上,说明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素材性资源是课程优质的保障。最后研讨主要聚焦在三个问题上。 一.是否用漏斗来表示“下雪”。有老师认为用沙漏“下雪”的方法可以换成用牙刷“刷”出来,这样下得雪会更“细”,不会因为小朋友不能均匀抖动漏斗而产生“雪崩”的情况;有的认为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下雪”,用手抓也可以,固定用漏斗有点偏离美术活动的价值而更多的是学习抖动动作。 二、教师提供的拼图材料应该更加多样化。有的教师认为老师最开始出示的PPT上的场景与准备的材料不是很呼应;有的教师认为拼图也是促进中班幼儿技能的提升,因此可以提供诸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样的构图材料。 三、最后是否需要把构图材料移开成为印画。有的教师认为移开材料后出现的美丽的黑白图正是刺激幼儿的兴趣点;有的教师则认为不移开材料所构建的场景会更美,更回应了美术活动欣赏美感受美的目标,教师们为此各抒己见,似乎都有凭有据,最后也没有达成共识,然而学术无对错,最重要的在这种氛围中引导大家进入头脑风暴,碰撞智慧的火花,在一次次博弈中拨开优秀课程的一层层面纱,掌握课程设计与教育教学的精髓。 练兵活动、教师研讨之所以这么自然和顺利的进行一定是和我们前期的行动研究分不开的,在行动研究中,设计到个人研发和教养组研发双规、核心研究团队分层介入指导、多元观测共同优化等过程,正是因为我们在前期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中形成这样清晰的买多并且辐射于常态化课程教学中,才会有今天教师们优秀的献课、争先恐后的发言与激励的交锋,这些看似自然的行为背后都反映了教师们课程意识与能力,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的提高。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