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早10:00家长朋友们冒雨来到华帷居听家庭教育讲座,本次活动是我园特邀小龙人教育王巧珍导师带来的《安全感—注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的家庭教育讲座。
现在很多人推崇“赏识教育”,
无论孩子做什么,
都是“你真棒!”
“你太厉害了!”,
把这些话常挂嘴边,
进行无原则的、廉价的所谓“赏识”。
那不是教育,而是在“哄孩子”!
不犯错的孩子是不存在的,
有表扬,有批评,
才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
1.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
-
2.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
3.总喜欢指导、教导、干预、打断、制止、批评、训斥孩子;
-
4.不是处理事情,而是在发泄情绪;
-
5.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如果有以上情况,说明你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严重问题!!!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可以将其归为三种类型:
1、孩子总说“不”、爱打人、抢玩具、认死理、怕生人、爱逞强……“这是提醒家长: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处于最佳发展的敏感期”。
2、不爱看书、电视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难……“这是因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引导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3、照镜子、过家家、涂鸦、自言自语、喜欢夸奖……“这其实是孩子某项能力进入敏感期的标志”。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五: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最近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敢管,家长不舍得管”,揭露了现在教育的状态。
一些老师“不敢管”孩子,是源于“赏识教育”的引导,担心批评会影响孩子自信,只敢运用“鼓励”“表扬”作为教育手段。还有一些老师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批评后,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和老师理论,越辩越不明,一番苦心无人懂。
作为幼儿园的教育者,你还敢“批评”孩子吗?
能被老师批评,是一种幸福
正是因为老师在日常教育中对孩子是用心的,能够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期待孩子能够做出改变,做得更好,才会扮“黑脸”批评孩子,而那些不管孩子,不闻不问的冷暴力才是最可怕的教育。
有表扬,有批评,才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不犯错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正是因为在他犯错的过程中,有人给出了正确的引导,甚至是批评,帮助他从错误中走出来,完成自我认知的成长。
现在很多人推崇“赏识教育”,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是“你真棒!”“你太厉害了!”,把这些话常挂嘴边,进行无原则的、廉价的所谓“赏识”。那不是教育,而是在“哄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度自我膨胀,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再也无法接受一点批评意见,抗挫折能力几乎为零。
其实孩子做了错事,恰当的批评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发展认知的时期,开始认识自我与外界。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该让孩子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该批评的地方就要批评,该表扬的地方就表扬。这才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而不是一味地溺爱,抱着他哄,这样孩子永远无法长大。
孩子在幼儿园被批评家长请正确看待
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孩子也可能把情绪、话语带回家,看到孩子“受委屈”,爸爸妈妈都很心疼。但明智的家长往往懂得理解老师的用心,没有无缘无故的批评,当孩子行为不当,能够及时指正的老师其实是真正的好老师,老师的批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家长要正确看待老师对孩子的批评:
1、多一点理解
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当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家长首先要好好安抚下孩子的情绪,让他的情绪得到发泄。然后告诉他错在哪里,并教给他正确的做法,他会很容易接受的。
当家长认为老师的批评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时,可以就自己认为不妥当的原因和老师进行探讨。老师也会很乐意与家长交流,什么样的方法对待孩子是最有效的。
2、多和老师沟通
孩子被老师批评了,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一些负面情绪,如不想上幼儿园,一定要和老师沟通,可以就自己认为不妥当的原因和老师进行探讨,请求老师配合,帮助调整孩子的负面情绪。
3、多一些换位思考
老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不能事无巨细的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有时同样的批评,有的孩子没事,而有的孩子却会产生负面情绪,这都源于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造成的。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看孩子的“错误”,然后审视老师的“批评”,有助于家长理解老师的立场,理解老师的“苦心”,对于一些批评方式上的欠妥就能多一份宽容。
4、多一点配合
对于孩子来说,单靠老师教育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教育永远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当父母在认同老师的批评后,请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会让孩子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犯错”,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孩子会很快改正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