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准备
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父母心理准备和孩子心理准备。
父母心理准备
孩子入园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件大事,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一样存在分离焦虑,甚至有些家长的分离焦虑比孩子要严重得多,而家长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孩子入园,家长也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必要过于担忧孩子,孩子没有那么脆弱。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家长还在焦虑,孩子早没事儿了。家长应充分相信自己选择的幼儿园和教师,相信他们多年的经验积累,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照顾教育好。
温馨提示
特别要提醒一些全职妈妈或者老人,平时习惯了照顾孩子,当孩子入了园,他们心理上容易产生一种分离焦虑。因此最好在孩子入园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免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变得比较焦虑,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孩子心理准备
如何让宝宝调整心态,更好地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是爸爸妈妈十分关心的问题。在正式上学之前,让宝宝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对缓解分离焦虑,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是有很大帮助的。尽量使孩子在入园前对幼儿园有个美好的影响,激起他们想入园的愿望与兴趣。
试试这么做
爸爸妈妈可以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再过一个月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上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还可以每天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宝宝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全家都要对上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鼓励,又要对周围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表示赞美和羡慕。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一种积极地的心理效应。同时,让孩子明白把他送去幼儿园,爸爸妈妈依然很爱他,每天都会去接他。
宝宝入园后,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生活习惯,难免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家长除了帮助孩子树立上幼儿园的兴趣和自豪感之外,还可以通过读一些绘本,让孩子通过绘本,了解幼儿园生活的场景,了解上幼儿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孩子通过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感知,能够降低分离焦虑的情绪,为入园做好心理准备。
生活技能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生活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自己吃饭、喝水
喝水、吃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入园前家长要尽量教会幼儿自己喝水吃饭,否则进入幼儿园,幼儿在自己不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在幼儿园喝水少、吃饭慢、饭量小等情况,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很多幼儿老师都说:“吃饭往往是孩子入园之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孩子不能独立吃饭往往是家长没有放手去尝试造成的。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孩子会把饭洒的到处都是,也不必由于孩子会吃得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是油渍而嫌麻烦或者不卫生而拒绝让孩子自己吃饭。当孩子自己吃时,家长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
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宝宝在园要午睡,午睡前要脱衣服,起床后要穿衣服,如果宝宝不会自己穿脱衣服,那么这个环节必然会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方便穿脱的衣服、裤子和鞋。2岁多的孩子应该在家中练习自己穿脱衣服,哪怕从简单的脱袜子开始。孩子不会穿衣服的原因在于家长没有趣味性的引导,我们可以把穿裤子比喻成开火车,两个裤子腿就是两个小山洞,两只小脚丫就是小火车,让自己的小脚丫在山洞里开过去,孩子就会非常乐意的去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己穿脱衣服的好习惯。
养成按时午睡的好习惯
在幼儿园,午睡是每个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观察发现在幼儿园能够快速入睡的孩子,都能够较好地适应幼儿园。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前,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1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另外,尽量教会孩子独立入睡。有的幼儿在园难以午睡,主要是因为幼儿在家时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睡,从未单独入睡,一开始可能会不适应,无法独自入睡,因此家长要意识地让孩子学会独自午睡。
学会自己大小便
新入园的孩子常把裤子尿湿了或把大便弄到裤子里。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孩子不会独立上厕所。要孩子学会上厕所,首先要解除他的紧张心理,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自己上厕所了,让孩子从心里建立自信。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厕所往往多是蹲坑,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可以在家提前进行模拟练习,如在平地上摆两块砖,它们中间离开一定距离。家长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等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孩子照着做了,家长要表扬。同时,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让孩子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安全意识准备